[发明专利]笔记本转轴冲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60150.1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45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铜梁区康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20 | 分类号: | B21D22/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范淑萍 |
地址: | 40256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 转轴 冲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置于压力机上的特殊拉深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笔记本越来越成为人们必要的生活用品。而笔记本电脑转轴则是笔记本的重要配件。笔记本电脑转轴多采用冲压设备进行加工,现有的冲压设备主要包括机架、动模,定模和用于驱动动模的驱动装置。将一块铁板在冲压模上一次性冲压多个笔记本转轴,然后将各个笔记本转轴切割下即成为单独的笔记本转轴。
为了确保笔记本转轴的冲压成型的效果,必须保证动模和静模之间有足够的冲击力,而冲击力过大则又很容易使得笔记本转轴破断或变形,因此,需要设定相应的缓冲装置。
专利号公告号为CN10117558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冲压机械的模具缓冲装置,包括液压汽缸,其支撑缓冲垫;压力检测器,其检测所述液压汽缸的缓冲压产生侧加压室的压力;液压泵/马达,其喷出口经由第一配管与所述液压汽缸的缓冲压产生侧加压室连接;电动马达,其与所述液压泵/马达的旋转轴连接;模具缓冲压力指令机构,其输出预先设定的模具缓冲压力指令;控制机构,其根据所述模具缓冲压力指令和由所述压力检测器检测出的压力对所述电动马达的转矩进行控制,使得模具缓冲压力成为与所述模具缓冲压力指令对应的压力;和再生机构,其将冲压机械的模具缓冲作用时所述缓冲垫受到的缓冲作用需要的能量经由所述液压汽缸、液压泵/马达以及电动马达来作为电能进行再生。
该专利的方案起到了良好的缓冲作用,但是其采用了大量的检测器和控制系统,造价昂贵,不适用于中小企业。同时,过多的检测器使得结构复杂,一旦其中的一个检测器出现故障就容易导致整个设备出现问题。
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良好缓冲作用的冲压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良好缓冲作用的冲压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笔记本转轴冲压设备,包括机架、上模、用于驱动上模移动的驱动单元和与上模匹配的下模,所述上模滑动设置在机架上,还包括滑动板、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下模固定在滑动板上,所述滑动板滑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滑动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过通孔并连接在上模上,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固定在滑动板上,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启动驱动单元,驱动单元驱动上模向下移动。此时,第一液压缸内的液压油通过连接管进入第二液压缸内,从而驱动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移,进而驱动下模向上移动,最终使得上模和下模相互碰撞,完成冲压成型。同时,由于上模和下模之间的碰撞力,上模和下模向反方向弹开,即上模向上移动,下模向下移动。而当上模向上移动时,则会带动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移,进而使得第二液压缸内的液压油进入第一液压缸,加速下模下移的速度。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案中的上模和下模均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内的液压油可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
2、本方案中上模和下模在冲压成型时会相向运动,相对于传统的上模运动,下模静止的情况,上模需要较小的力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因此,对缓冲的要求更小,冲压的效果也更好。
3、在冲压成型的过程中,上模和下模之间激烈碰撞,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分开,则极易引起粘接,或者高温使得笔记本转轴变形。而本方案不仅仅靠电机带动上模向上移动,而是上模和下模相互反向运动,分开更迅速。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和曲轴,所述曲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曲轴转动设置在机架上。通过电机来驱动曲轴转动,进而带动上模上下移动,操作简单省力。
方案三: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数量为四个,且沿第二液压缸的圆周设置。四个第一液压缸的组合使得上模受力均衡,运动得更加平稳。
方案四: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机架上设有滑轨,所述上模和滑动板上均设有与滑轨相匹配的滑块。通过滑块和滑轨的配合来进行导向,摩擦力小,运动得平稳。
方案五: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机架上设有供坯料通过的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对坯料起到良好的限位和导向作用,避免坯料卷曲,确保其成型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铜梁区康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铜梁区康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601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