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机轮轴承清洗及润滑脂加注一体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746931.5 | 申请日: | 2016-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955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 发明(设计)人: | 贾春鹏;杨安元;李传良;潘柏全;徐作辉;孔立堵;张军;倪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
| 主分类号: | F16N3/10 | 分类号: | F16N3/10;B08B3/04;B08B13/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1 | 代理人: | 徐园园 |
| 地址: | 464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机轮 轴承 清洗 润滑脂 加注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轮轴承维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飞机机轮轴承清洗及润滑脂加注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专业飞机机轮轴承为锥形止推滚棒轴承,在拆卸飞机机轮后,安装飞机机轮前,必须清洗掉机轮轴承上原有的高温润滑脂,并重新加注新的高温润滑脂。目前,部队清洗工作由人员使用毛刷和洗涤汽油手动完成,涂抹工作也是人工完成,存在以下问题:(1)清洗过程毛刷容易掉毛,且不易清洗彻底;(2)涂抹过程由人工凭经验完成,会使得润滑脂不易涂抹均匀;(3)清洗和加注过程,工作人员不能带手套,洗涤汽油对手部有伤害,寒冷天气手部损伤更严重;(4)工作过程时间较长,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移动、可以拆解、通过壳体、上筒和下筒之间的巧妙结合,实现了清洗和加脂的功能,具有操作方便功能的飞机机轮轴承清洗及润滑脂加注一体化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飞机机轮轴承清洗及润滑脂加注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加注转动机构和清洗转动机构,所述壳体包括上筒、下筒和上盖,所述上筒和上盖可分别通过螺纹与下筒连接,所述加注转动机构设置在上筒内,所述清洗转动机构设置在下筒内,所述下筒侧壁上设置有清洗口和漏油口,所述清洗口内设置有堵头,所述漏油口内设置有螺钉,所述螺钉上设置有通孔,所述上筒上设置有圆孔。
所述加注转动机构包括手轮、丝杆和圆盘,所述圆盘设置在上筒内,所述丝杠的一端穿过圆孔与圆盘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与手轮固接。
所述清洗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轴和滚珠轴承,所述固定轴通过滚珠轴承设置在下筒内。所述堵头与清洗口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圆孔为螺纹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壳体、上筒和下筒之间的巧妙结合,实现了清洗和加脂的功能,具有操作方便、便于移动、可以拆解功能。
2、本发明通过上筒和上盖与下筒的交换连接,实现加脂和清洗连接,且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操作方便,下筒的尺寸与飞机机轮轴承尺寸相符,减少加脂时润滑脂的浪费。
3、本发明下筒上设置有清洗口和漏油口,在清洗时,把清洗口和漏油口都打开,在加脂时,把清洗口用堵头进行密封,在漏油口内设置带通孔的螺钉,实现不同的操作功能。
4、本发明螺钉上设置有通孔,进行加脂时,当通孔中有润滑脂流出时,则说明加脂完成。
5、本发明清洗口的轴线与机轮轴承转动的切线夹角很小,这样,清洗机轮轴承时,高压液体的冲击能使得机轮轴承转动,固定轴安装在滚珠轴承上,可以保证清洗初期,整个轴承能转动起来。
6、本发明在对轴承进行清洗时,利用清洗液的压力,带动清洗轴承的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电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7、本发明在对轴承进行加脂时,把润滑脂设置在上筒中,并把上筒与下筒连接,并通过旋转手柄,实现对润滑脂的挤压,完成加脂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飞机机轮轴承清洗及润滑脂加注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飞机机轮轴承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飞机机轮轴承润滑脂加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2和图3,图中,1-上筒,2-下筒,3-上盖,4-漏油口,5-堵头,6-手轮,7-丝杆,8-圆盘,9-固定轴,10-滚珠轴承。
飞机机轮轴承清洗及润滑脂加注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加注转动机构和清洗转动机构,壳体包括上筒1、下筒2和上盖3,上筒1和上盖3可分别通过螺纹与下筒2连接,加注转动机构设置在上筒1内,清洗转动机构设置在下筒2内,下筒2侧壁上设置有清洗口和漏油口4,清洗口内设置有堵头5,漏油口4内设置有螺钉,螺钉上设置有通孔,上筒上设置有圆孔。
加注转动机构包括手轮6、丝杆7和圆盘8,圆盘8设置在上筒1内,丝杠7的一端穿过圆孔与圆盘8通过螺栓连接,丝杆7的另一端与手轮6固接。
清洗转动机构包括固定轴9和滚珠轴承10,固定轴9通过滚珠轴承10设置在下筒2内。堵头5与清洗口通过螺纹连接,圆孔为螺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469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