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抽压式水泵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44923.7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81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钱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约翰斯顿流体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19/22 | 分类号: | F04B19/2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徐萍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泵 活塞 电机箱 活动杆 齿轮 齿条 电机 上下移动 水泵外壳 压缩气缸 活动块 抽压 活塞活动 内部固定 上下活动 使用寿命 室内活动 齿啮合 输出轴 水接触 轴心处 穿出 卡齿 内壁 气缸 生锈 吸水 气压 排水 移动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抽压式水泵,包括水泵外壳,所述水泵外壳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出电机箱并与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的卡齿与齿条的卡齿啮合,所述齿条远离卡齿的一侧与活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电机、齿轮和齿条的配合使活动杆上下移动,通过活动杆上下移动,使第一活塞在气缸内上下活动压缩气缸内的空气,通过压缩气缸内的空气,使活动块在气压室内活动,活动块活动带动第二活塞活动,通过第二活塞的移动,进行吸水和排水,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只有第二活塞与水接触,保护了水泵关键的零件不会生锈,增加了水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 涉及流体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抽压式水泵。
背景技术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也可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但是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数水泵因为长时间在液体环境中工作,时间一长,便会发生叶轮损坏的情况,影响水泵工作和水泵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 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压式水泵,具备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解决了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数水泵因为长时间在液体环境中工作,时间一长,便会发生叶轮损坏的情况,影响水泵工作和水泵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 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抽压式水泵,包括水泵外壳,所述水泵外壳的内壁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出电机箱并与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的卡齿与齿条的卡齿啮合,所述齿条远离卡齿的一侧与活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底部插入气缸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气缸的一侧开设有与气缸内腔相通的通孔,所述气缸开设有通孔的一侧与气压室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气压室通过通孔与气缸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气压室内壁的顶部与顶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滑块,且两块滑块分别与活动块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远离气缸的一侧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气压室远离气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流室,且气压室与水流室的内腔相通,所述水流室内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隔水板,所述水流室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水流室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且进水管与出水管均与水流室的内腔相通,所述出水管的内腔活动安装有阻塞器。
优选的,所述隔水板将水流室与气压室的连接口以一比二的比例隔开。
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塞的表面套有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固定连接有进水嘴。
优选的,所述水泵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数量为四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 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 通过电机、齿轮和齿条的配合使活动杆上下移动,通过活动杆上下移动,使第一活塞在气缸内上下活动压缩气缸内的空气,通过压缩气缸内的空气,使活动块在气压室内活动,活动块活动带动第二活塞活动,通过第二活塞的移动,进行吸水和排水,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只有第二活塞与水接触,保护了水泵关键的零件不会生锈,增加了水泵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 通过隔水板以一比二的比例将气压室与水流室的连接口隔开,使排水量更大,增大了水泵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进水嘴使进水量更大,通过设置支撑腿使水泵可以固定在泥土了,防止水流冲走水泵,通过设置橡胶套使第二活塞移动的更加的平滑,同时加强了第二活塞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 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 结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约翰斯顿流体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未经约翰斯顿流体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449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