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烟机的导流吸音立体降噪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38828.6 | 申请日: | 2016-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2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任富佳;余国成;卢列存;吕立丰;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导流 油烟机 风机进风口 降噪系统 降噪体 导流 吸音 风道系统 风机外壳 主机壳体 主机壳 体内 降低噪音 上下延伸 吸风效果 逐渐减小 侧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烟机的导流吸音立体降噪系统,旨在提供一种不仅能降低噪音,而且可以提高油烟机吸风效果的油烟机的导流吸音立体降噪系统。它包括主机壳体、设置在主机壳体内的风道系统,所述风道系统包括风机外壳、设置在风机外壳上的风机进风口,与所述风机进风口相对的主机壳体的内侧面上设有上下延伸的主导流降噪体,所述主导流降噪体上具有左、右两个主导流斜面,且左、右两个主导流斜面之间的间距由主导流降噪体所在的主机壳体内侧面往风机进风口方向逐渐减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烟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烟机的导流吸音立体降噪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当烟机工作时候,涡轮噪声不但沿着管道气流传播,而且能透过机壳向外辐射噪声,同时,风机组的气流噪声和电磁噪声也向外传播,污染周围环境。当环境噪声标准要求较高时,仅用一般的隔音措施不能有效地控制噪声,必须综合考虑噪声控制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能降低噪音,而且可以提高油烟机吸风效果的油烟机的导流吸音立体降噪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烟机的导流吸音立体降噪系统,包括主机壳体、设置在主机壳体内的风道系统,所述风道系统包括风机外壳、设置在风机外壳上的风机进风口,与所述风机进风口相对的主机壳体的内侧面上设有上下延伸的主导流降噪体,所述主导流降噪体上具有左、右两个主导流斜面,且左、右两个主导流斜面之间的间距由主导流降噪体所在的主机壳体内侧面往风机进风口方向逐渐减小。
在油烟机工作过程中,主机壳体内部会产生一个个小的气流漩涡,这些气流漩涡发生碰撞后会产生噪音,并使气流在内部进行内耗,影响风量的提升;因而本方案在与所述风机进风口相对的主机壳体的内侧面上设有上下延伸的主导流降噪体,通过左、右两个主导流斜面搁开油烟机主机内部的气流旋涡,有效避免旋涡之间的碰撞,这样可以在降低噪音的同时,导顺了内部的气流,使气流更加顺畅,从而增加了风量,提高油烟机吸风效果。
作为优选,主导流降噪体内设有第一空心内腔,主导流降噪体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与第一空心内腔相连通的降噪孔,所述第一空心内腔内设有内吸音材料。
当风机组的气流噪声和电磁噪声向外传播,通过主导流降噪体时,透过降噪孔,其中一部分噪音被内吸音材料吸收,达到二次降低噪音作用。
作为优选,主机壳体的内侧面上并位于风道系统的下方设有横向延伸的辅助导流降噪体,所述辅助导流降噪体上具有上、下两个辅助导流斜面,且上、下两个辅助导流斜面之间的间距由辅助导流降噪体所在的主机壳体内侧面往主机壳体中心方向逐渐减小。
本方案横截面呈三角形的辅助导流降噪体可以搁开油烟机主机内部的部分气流旋涡,减少旋涡之间的碰撞,在降低噪音的同时,导顺内部的气流,使气流更加顺畅,提高油烟机吸风效果。
作为优选,辅助导流降噪体内设有第二空心内腔,辅助导流降噪体的外侧面上设有若干与第二空心内腔相连通的降噪孔,所述第二空心内腔内设有也内吸音材料。
当风机组的气流噪声和电磁噪声向外传播,通过辅助导流降噪体时,透过降噪孔,其中一部分噪音被辅助导流降噪体内的内吸音材料吸收,达到二次降低噪音作用。
作为优选,主机壳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主机吸音材料。主机吸音材料对气流噪声和电磁噪声进一步吸收,达到三次降低噪音作用。
作为优选,主机吸音材料外设有主机面板。
作为优选,主导流降噪体通过螺栓与主机壳体相连接。
作为优选,辅助导流降噪体通过螺栓与主机壳体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不仅能降低噪音,而且可以提高油烟机吸风效果的油烟机的导流吸音立体降噪系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388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