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纤维线密度智能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37124.7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4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牛爱君;荀洪宝;张慎增;刘兴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7/02 | 分类号: | G01G17/02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7104 | 代理人: | 吴澄 |
地址: | 27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纤维 密度 智能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纤维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玻璃纤维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纤维线密度智能检测装置,能够自动对流水线上玻璃纤维的线密度进行智能检测,并将线密度不合格的次品移除。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是以玻璃球或废旧玻璃为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织布等工艺制造而成,其单丝的直径为几个微米到二十几米个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1/5,每束纤维原丝都由数百根甚至上千根单丝组成。玻璃纤维通常用作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以及绝热保温材料,还可应用于电路基板等,其应用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线密度是描述纱线粗细程度的常用指标,线密度—长度质量(g/km)。用纤维或纱线质量除以它的长度就可以得到线密度。纤维的线密度是指纤维的粗细程度。线密度是纤维很重要的物理特性和几何特征之一,它不仅影响纺织加工和产品质量,而且还与织物的服用性能密切相关。同样,线密度也是决定玻璃纤维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线密度的法定单位为特克斯(tex),特克斯的千分之一,十分之一和一千倍,分别称为毫特(mtex)、分特(dtex)、和千特(ktex),线密度越大表示纤维或纱线越粗。纱线的线密度影响到纺织品的物理机械性能、手感、风格等,它也是进行织物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玻璃纤维成品大多卷成中圆筒状的玻璃纤维卷,其内孔里有一个自由线头。在玻璃纤维包装出厂之前,需要对每一卷玻璃纤维的线密度进行检测,线密度合格的继续包装出厂,不合格的作为次品回收处理。不同型号的玻璃纤维其线密度不一样,目前较常用的玻璃纤维的线密度检测方法是针对每一卷玻璃纤维卷人工截取1米长的样品,放到电子天平上称重,根据其重量是否在该品种的合格范围之内来判断是否为次品,这种方法过分依赖人工判断,当工人疲劳作业时可能产生误判,给公司带来损失。因此,研发一种玻璃纤维线密度智能检测装置,检测精准,高效低耗,全程替代人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和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玻璃纤维线密度智能检测装置,能够自动对流水线上玻璃纤维的线密度进行智能检测,并将线密度不合格的次品移除。
本发明所述的玻璃纤维线密度智能检测装置,其主体结构包括传送带、测距传感器、伸缩线头夹、电子天平、样品回收器、上刀组、下刀组、上刀组驱动装置、下刀组驱动装置、固定夹、次品分捡器、智能控制器和拉力传感器。
智能控制器分别与传送带、测距传感器、伸缩线头夹、电子天平、样品回收器、上刀组驱动装置、下刀组驱动装置、固定夹、次品分捡器电信息连接,所述传送带表面制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为半圆柱形、板形或三棱椎形,定位凸起的高度为玻璃纤维卷直径的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测距传感器位于传送带的侧上方,测距传感器高于定位凸起的高度且低于玻璃纤维卷的高度,测距传感器可以感应前方是否有物体,并向智能控制器发送电信号。
伸缩线头夹用于将玻璃纤维卷内孔的线头夹住并拉出来,伸缩线头夹后端设有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用于测量伸缩线头夹的拉力并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到智能控制器;伸缩线头夹包括伸缩杆、内夹、外夹、内夹支架和外夹支架;内夹安装在内夹支架上,外夹安装在外夹支架上;外夹支架是圆环形,圆环形外夹支架的外圆的直径是玻璃纤维卷的内孔的直径的0.9倍,圆环形外夹支架的内圆的直径比外圆直径小0.5~2厘米;内夹支架套装在外夹支架的内圆里,内夹支架与外夹支架之间旋转连接,内夹支架是圆盘形,内夹支架固定在伸缩杆上,外夹支架可旋转并与旋转驱动马达连接;内夹与外夹的表面均有锯齿形花纹,且二者的花纹相互配合;固定夹是可以电动开合的夹子,当固定夹夹口张开时,伸缩线头夹可以从固定夹的夹口穿过;伸缩线头夹张开是指外夹连线与内夹连线互相垂直;伸缩线头夹夹紧是指外夹连线与内夹连线互相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371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