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35682.X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3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华春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C05G1/00;C05G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沈尚林 |
地址: | 2465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稻米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容易消化,不仅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世界上也约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水稻的产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大众的健康安全。
硒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抗氧化和抗癌作用。人体缺硒的表现方式主要是脱发、脱甲,部分患者出现皮肤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神经症状及牙齿损害,缺硒很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四十多种疾病都与人体缺硒有关,如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白内障、胰脏疾病、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症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健康,于是各种补硒保健品应运而生。大米具有易储藏、可长期销售,消费者可以通过长期食用富硒大米来补硒,易被人体吸收,效果也更明显。
目前,我国的富硒水稻的产量较低,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农业的需要,并且现有水稻的种植技术中,水稻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种植的水稻产量高,水稻中硒含量高,且安全环保无公害。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富硒水稻的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秧田选择和整地:
秧田选择地势平坦、生态环境好、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的地块,入冬前首先初耕,深耕,深度为25~35cm;然后施基肥,每亩施用腐熟的农家肥1200~1500kg、复合肥40~50kg、钾钙硅肥20~30kg,肥料施好后整理秧田,播种前将秧田耥平、做畦,待播种;
(2)选种和预处理
选择籽粒饱满、高产、抗逆性较强的种子,放于阳光下暴晒2~3天后,将其放于拌种液中浸泡3~5小时,取出后在28~33℃条件下催芽,当有85%以上的种子露白即可;其中拌种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水溶性壳聚糖7~12份、磷酸二氢钾8~13份、钼酸铵3~6份、硫酸钾4~7份、硫酸锌0.5~2份、葡糖糖7~12份、硼酸2~6份、亚硒酸钠0.002~0.005份、水1200~1500份;
(3)育苗
育苗采用水育秧方式,5月中上旬将预处理后的种子,按照每亩秧田9~11kg种子,分畦播种到秧田中;播种15~20天后,每亩用4g磷酸二氢钾兑水1kg,再加入0.002g亚硒酸钠,充分混合后,喷施于秧苗上;移栽前5~7天每亩追施尿素20~25kg;
(4)大田准备
对大田进行精耕细整,清除杂草残茬,保持3~5cm浅水层,做到“水浅、田平、草净、土糊烂”;基肥施用结合大田耕翻整地施入,使全耕作层肥料均匀,其中基肥的施用量为腐熟农家肥2000~2500kg/亩、草木灰30~50kg/亩、尿素20~25kg/亩、钾钙硅肥30~35kg/亩、硫酸锌3~5kg/亩;
(5)移栽
现拔现栽,秧龄控制在30-35天,大田整好后及时移栽;移栽密度为:每亩栽1.6-1.8万穴,株行距20×24cm左右;
(6)田间管理
a:水浆管理
返青分蘖期水分管理:栽后20天左右,当全田茎蘖数达到预定穗数18万穗/亩的80%~90%时,及时开沟排水晒田,控制分蘖,晒田至田边开小裂,人站在田中间不陷脚为宜;第1次晒田够度后,灌上浅水,隔2~3天再晒,反复晒田2~3次,直至分蘖不再上升为止;
拔节孕穗期水分管理:前期保持湿润,后期适当建立浅水层,抽穗前5~15天的减数分裂和花粉内容物充实期,应保持浅水层,其余时期以间歇湿润灌溉为主;
抽穗结实期水分管理:抽穗开花是水稻需水第二敏感期,采取间歇灌水的方法,灌水1次后,让其3~4天自然落干,湿润2~3天再灌1次新水,反复进行,直到成熟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b:科学追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华春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华春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356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气处置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适应机械化生产的水稻育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