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粮食干燥机热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31245.0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8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春;李呈林;马宏宇;姬连凯;吴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F26B23/02;A23B9/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申超平 |
地址: | 051430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风 内管 外管 小口径管 混风室 连通 粮食干燥机 大口径管 热风装置 风出口 燃烧器 引风机 左端 粮食干燥设备 燃料燃烧 散风结构 自然空气 变径管 干燥机 进风口 自然风 热风 出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粮食干燥机热风装置,属粮食干燥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燃烧器、配风总成和引风机;所述配风总成包括配风外管、配风内管和混风室;所述配风内管位于所述配风外管内,配风内管的右端和燃烧器连接,配风内管包括右端的大口径管、左端的小口径管,大口径管、左端的小口径管间通过变径管连接,小口径管的左端设有向四周的散风结构,配风外管和配风内管的左端出口均与和混风室连通;混风室设有混风出口,混风出口与连通干燥机的引风机连通;配风外管的右端与配风内管之间为自然风进风口。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使热风和自然空气混合均匀及燃料燃烧充分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粮食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粮食干燥机热风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据统计每年因气候原因,谷物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粮食高达5%,因此使用粮食干燥机械尤为重要,它是谷物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
粮食干燥机的核心部分就是产生干燥热源的燃烧器和输送热风、混合热风的风道。粮食干燥机采用引风机将燃烧器产生的热风和自然空气引入到风道中混合,但是对于大功率的粮食干燥机,其采用大风量、高风速的引风机往往造成风道处于大负压状态,这个大负压影响热风和自然空气的混合效果,同时对燃烧室内燃烧器喷口喷出的油雾或其他燃料有过分抽吸作用,使燃料不能再燃烧室充分停留且燃烧不充分,进而也大大影响了谷物的干燥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粮食干燥机热风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大负压引起的热风和自然空气的混合效果不佳及燃料燃烧不充分的问题,具有使热风和自然空气混合均匀及燃料燃烧充分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粮食干燥机热风装置,包括燃烧器、引风机和配风总成;所述配风总成包括配风外管、配风内管和混风室;所述配风内管位于所述配风外管内,配风内管的右端和燃烧器连接,配风内管包括右端的大口径管、左端的小口径管,大口径管、左端的小口径管间通过变径管连接,小口径管的左端设有向四周的散风结构,配风外管和配风内管的左端出口均与混风室连通;混风室设有混风出口,混风出口与连通干燥机的引风机连通;配风外管的右端与配风内管之间为自然风进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器为燃油燃烧器、燃气燃烧器、轻油燃烧器或双燃料燃烧器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小口径管为可调节长度的管道。
作为优选,所述混风室的外周还设有二次进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散风结构为倒锥帽形式,倒锥帽置于小口径管的左端热风出口处。
作为优选,所述二次进风口为两个表面设有若干进风小孔的半圆形抱箍,两个半圆形的抱箍连接成一个整环固定在混风室外周。
作为优选,所述配风外管与所述配风内管的右端的自然风进风口设有配风环;所述配风环为设有若干通风小孔的环状板式结构;所述配风环的外圈与配风外管相连,所述配风环的内圈与配风内管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配风内管通过连接筒与燃烧器连通;所述大口径管的端面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为环形板式结构,安装板的外圈与配风内管相连,安装板的内圈与连接筒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配风总成还包括燃烧器安装座,所述燃烧器安装座为圆台外形结构,所述燃烧器安装座的圆台侧面上开有若干散热孔;燃烧器安装座的大端与安装板相连,燃烧器安装座的小端固定安装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安装座的中间设有一通孔,所述连接筒置于燃烧器安装座的通孔内,并与燃烧器相连。
作为优选,混风室的混风出口通过入口直管与引风机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312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