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胶模具的液压顶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28713.9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5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兴;曾桂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6 | 分类号: | B29C33/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胶模具 油压缸 模脚 油管 液压顶 拆模 油路 结构干涉 使用寿命 运输过程 顶出板 伸缩端 减小 漏油 压坏 装模 连通 模具 维修 | ||
本发明揭示一种塑胶模具的液压顶出结构,该结构包括:油压缸,设于所述塑胶模具的模脚上;油路,设于所述模脚内,并与所述油压缸连通;连杆,其一端与所述油压缸的伸缩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塑胶模具的顶出板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塑胶模具的液压顶出结构,由于是将油路设置于塑胶模具的模脚内,从而避免了在装模、拆模和运输过程中将油管压坏;油管设于模脚内,减小空间,并且不会与模具外侧的其它结构干涉;比使用油管的使用寿命长;油压缸装好后后续维修拆模不需拆油压缸不存在漏油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顶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塑胶模具的液压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公模倒灌进胶为塑胶模具设计中常用的模具结构,而公模倒灌进胶的模具基本上都使用液压(油压缸)顶出。
请结合参阅图1,图1绘示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塑胶模具的液压顶出结构第一视角剖视图、图2绘示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塑胶模具的液压顶出结构第二视角剖视图。
如图所示,该液压顶出结构包括油压缸101、集油块102、油管接头103、油管104组成。采用该结构,具有如下缺点:1、由于所述油管104设于该塑胶模具的外侧,在装模、拆模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将油管压坏;2、油管104容易与模具外侧的其它结构干涉;3、油管104易老化使用寿命短;4、模具在维修拆除油管104后都会有大量的漏油至现场,影响环境卫生。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塑胶模具的液压顶出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胶模具的液压顶出结构,解决现有液压顶出结构采用使用寿命短,易压坏以及与塑胶模具其它结构干涉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塑胶模具的液压顶出结构,该结构包括:
油压缸,设于所述塑胶模具的模脚上;
油路,设于所述模脚内,并与所述油压缸连通;
连杆,其一端与所述油压缸的伸缩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塑胶模具的顶出板固定。
可选的,所述油路是在所述模脚内钻孔设立。
可选的,所述连杆具有相互垂直的连接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塑胶模具的液压顶出结构,由于是将油路设置于塑胶模具的模脚内,从而避免了在装模、拆模和运输过程中将油管压坏;油管设于模脚内,减小空间,并且不会与模具外侧的其它结构干涉;比使用油管的使用寿命长;油压缸装好后后续维修拆模不需拆油压缸不存在漏油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塑胶模具的液压顶出结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2绘示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塑胶模具的液压顶出结构第二视角剖视图。
图3绘示为本发明的塑胶模具的液压顶出结构第一视角剖视图。
图4绘示为本发明的塑胶模具的液压顶出结构第二视角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3、图4,图3绘示为本发明的塑胶模具的液压顶出结构第一视角剖视图、图4绘示为本发明的塑胶模具的液压顶出结构第二视角剖视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塑胶模具的液压顶出结构,该结构包括:
油压缸201,设于所述塑胶模具的模脚202上;
油路203,设于所述模脚202内,并与所述油压缸201连通;
连杆204,其一端与所述油压缸201的伸缩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塑胶模具的顶出板205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287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镜片切割工艺
- 下一篇:一种医疗用胃部套取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