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件自动进出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27286.2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127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福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1/00 | 分类号: | B24B41/00;B24B41/06;B24B5/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8 | 代理人: | 王树镛 |
地址: | 315145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进出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件自动进出料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管件进行自动化加工时,需要对管件进行进料和出料,并且在管件进行加工时,需要将管件压紧固定,这样,在加工时,需要使用第一气缸驱动第一顶杆来将等待工位上的管件顶出到加工工位,然后需要使用第二气缸驱动压板来将加工工位上的管件压紧固定,然后对管件进行加工,管件加工完成后,需要使用第三气缸驱动第二顶杆来将加工工位上的管件顶出。
这样,就需要使用三个气缸来分别驱动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和压板工作,使得上述管件加工装置成本较高,而且气体管路布置较为复杂,而且三个气缸需要协同工作,使得控制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件自动进出料机构,其通过一个气缸即可驱动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和压板动作,成本较低、气体管路布置较为简单、控制过程较为简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管件自动进出料机构,它包括一机架,机架的上表面从左往右向下倾斜,机架的内部为空腔,机架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前后方向延伸的凹槽,凹槽的宽度大于待加工管件的直径,凹槽的左侧壁的上边沿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挡板部,凹槽内设置有一可活动的压板;
空腔内设置有一第一顶杆、一第一导向套、一第二顶杆、一第二导向套、一第一气缸、一第一连杆、一L形杆、一第二连杆、一滑杆、一滑块、一第三顶杆和一推板;
第一气缸设置在空腔的底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设置,推板位于第一气缸的上方且水平设置,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推板的下表面的中心位置相连接;
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一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线与凹槽的右侧壁的间距等于待加工管件的半径,第一导向套竖直设置且与机架相固定,第一导向套与第一通孔相连通且同轴线设置,第一顶杆活动设置在第一导向套内,第一顶杆的下端与推板固定连接;
滑杆与机架相固定且水平设置,滑杆位于凹槽的左侧且沿凹槽的宽度方向延伸,滑块与滑杆滑动连接,L形杆竖直设置且L形杆的转角位置与机架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L形杆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第一连杆的上端与L形杆的第一杆段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第一连杆的下端与推板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第二连杆的左端与L形杆的第二杆段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第二连杆的右端与滑块通过水平铰接轴相铰接,第三顶杆与滑杆相平行,第三顶杆的左端与滑块相连接,第三顶杆的右端贯穿凹槽的左侧壁与压板相连接;当第一连杆向上移动时,第一连杆带动L形杆逆时针转动,使得L形杆带动第二连杆向左移动,当第一连杆向下移动时,第一连杆带动转盘顺时针转动,使得转盘带动第二连杆向右移动;
机架的上表面的位于凹槽左侧的区域设置有一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轴线与挡板部的间距等于待加工管件的半径,第二导向套竖直设置且与机架相固定,第二导向套与第二通孔相连通且同轴线设置,第二顶杆活动设置在第二导向套内,第二导向套的内壁上设置有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滑槽的下端封闭,第二顶杆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滑动设置在滑槽内,第二顶杆的下端位于推板的上方;
当第一气缸处于回缩状态时,第一顶杆的上端位于第一通孔内,第二顶杆的上端位于第二通孔内,压板与凹槽的右侧壁的间距与待加工管件的直径相等;
当第一气缸处于伸出状态时,第一顶杆的上端向上伸出于第一通孔,第二顶杆的上端向上伸出于第二通孔,压板贴近凹槽的左侧壁。
作为优选,所述的压板由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槽有两条且相对于第二导向套的轴线对称设置,两条滑槽的下端均封闭,第二顶杆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两个限位块,两个限位块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滑槽内。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本发明的管件自动进出料机构,通过第一气缸驱动推板上下移动,推板上下移动时可带动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和第一连杆上下移动,第一顶杆向上移动时可以将凹槽内的已加工管件顶出,第二顶杆向上移动时可以将待加工管件顶入到凹槽内,第一连杆上下移动时通过L形杆带动第二连杆左右移动,第二连杆通过滑块带动第三顶杆左右移动,使得第三顶杆可以带动压板左右移动,以使压板将凹槽内的管件压紧固定或使压板与凹槽内的管件分离,这样,本发明的管件自动进出料机构通过一个气缸即可驱动第一顶杆、第二顶杆和压板动作,使得该管件自动进出料机构成本较低、气体管路布置较为简单、控制过程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福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福士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272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