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电动修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27037.3 | 申请日: | 2016-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5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赵远;孙向武;孙辰鹏;杨泽平;陈江杰;殷鸿洋;张念慈;顾建;谢寅;徐腾;聂莉;戴江;吴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土壤 重金属 电动 修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电动修复装置,属于污染土壤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采矿、冶金、矿石加工等工矿企业排放的三废,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其中主要包括汞、镉、铅、铬、锌、铜、镍以及类金属砷等。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和难降解性,很难通过自然界本身的净化功能去除,容易通过食物链富集到动物和人体之中,且对动植物均有一定的毒性。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给人类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同时也给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控制环境重金属污染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治理重金属污染,并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土地不但是“三农”之本,更是社稷之本。当前国家正在或将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据悉,全国土壤污染治理试点示范已经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将逐步建立。同时一些地方也在积极探索,比如湖南株洲市关停和搬迁了一大批污染企业,并建起一整套线上监控预警系统,即时监控污染源;江西实施农药减量行动,东部沿海的一些地方探索种植具有土壤修复功效、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的苗木,以逐渐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电动修复装置的修复方法。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电动修复装置包括石墨阳极(1),石墨阴极(2),隔板(3)(4)(5),滤网(6)(7),阳极室(8),阴极室(9),尼龙布纱布(10),滤液室(11),污染土壤室(12),直流电源(13),溢流孔(14),收集槽(15)。
进一步的,所述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电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阳极(1),石墨阴极(2)插入阳极室(8),阴极室(9),并与直流电源(13)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电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 电源梯度为1.0~1.5V/cm
进一步的,所述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电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4)(5)为可开关板。
进一步的,所述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电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6)(7)为塑料网和滤纸,为400~500目。
进一步的,所述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电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布纱布(10)为500~600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采用柠檬酸溶液对土壤酸化预处理,淋洗出部分重金属,由于柠檬酸本身作为一种络合剂对土壤中重金属具有较好的活化和络合作用,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向阳极室和阴极室的电解液中移动,便于统一处理;修复过程中不受温度的限制,可以在各种温度条件下运行,且运行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石墨阳极,(2)石墨阴极,(3)(4)(5)隔板,(6)(7)滤网,(8)阳极室,(9)阴极室,(10)尼龙布纱布,(11)滤液室,(12)污染土壤室,(13)直流电源,(14)溢流孔,(15)收集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电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石墨阳极(1),石墨阴极(2),隔板(3)(4)(5),滤网(6)(7),阳极室(8),阴极室(9),尼龙布纱布(10),滤液收集室(11),污染土壤室(12)。
进一步的,所述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电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阳极(1),石墨阴极(2)插入阳极室(8),阴极室(9),并与直流电源(13)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电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4)(5)为可开关板。
进一步的,所述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电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6)(7)为塑料网和滤纸,为400~500目。
进一步的,所述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电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布纱布(10)为500~6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270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