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电除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24824.2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4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昂;余丙松;王嘉华;茅忠群;诸永定;曹亚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08 | 分类号: | B03C3/08;B03C3/47;B03C3/41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高压静电空气净化装置,都是利用高压直流放电产生等离子,使尘埃及细菌带电并被极板吸附、杀灭。此种电场结构形式较多,如高压静电场采用蜂巢针棒双区电场结构,如中国专利CN92220517.5,它虽是一个高效电场,可小形化,但制造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费用较贵;如采用圆孔针状电场,如中国专利CN02216474.X其极化电压较高,但工艺精度要求很高,收尘距离太短,收尘面积小,除尘灭菌效果不理想。
普通集尘板多为光滑整体平板,用于保持稳定一致的电场用于承载被偏转到集尘板上的颗粒。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荷电粒子在偏转过程中运动轨迹会发生多次跳跃,并且1微米以下的颗粒在本身荷电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容易随气流飞离集尘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PM2.5等小颗粒的捕捉效率的静电除尘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静电除尘装置,包括平行间隔并且交替设置的正极板和负极板,该装置气流的行进方向与正、负极板的延伸方向平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中至少一种极板为集尘板,所述集尘板上设有多个开孔、多个突起或者多个凹部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在该装置的进气端,所述正极板相对于负极板远离该进气端设置,并且所述正极板与进气端之间,设有与正极板同向延伸的的至少一根导线,所述导线与正极板共同连接至高压静电发生装置的一极。
优选地,所述开孔、突起或者凹部为长条形、方形、圆形、三角形、或者平行四边形。
为了更好地使电场紊乱使得带电颗粒碰撞,所述开孔的边沿设有在开孔同平面上向开孔内侧突出的尖锐的齿形。
优选地,所述多个开孔、多个突起或者多个凹部为均匀分布。
为了提高颗粒碰撞的几率,所述开孔在集尘板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设有相对于集尘板突出的并且沿开孔的边沿延伸的凸起。
优选地,所述集尘板上的开孔的部分设有所述凸起。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为与气流的行进方向垂直设置的框架部件,并且所述固定装置上设有分别固定正极板和负极板的上下边沿的正极板卡槽和负极板卡槽,该正极板卡槽与负极板卡槽分别与正、负极板的延伸方向同向。
为了防止正、负极板之间产生爬电,所述固定装置上在所述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设有与正、负极板同向延伸的突出的挡板。
为了减少固定装置与正、负极板的接触面积,所述固定装置上在所述正极板卡槽和负极板卡槽的前后方向和/或下方,分别设有与正、负极板同向延伸并且远离极板下凹的凹槽。
为了更好地引导气流,在该装置的进气端所述负极板的边沿上设有与负极板的端部固定延伸的导风条,所述导风条气流的行进方向从前向后宽度逐渐增加。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前框和后框,所述正极板卡槽和负极板卡槽均设于所述后框上,所述导线固定于所述前框上。
为了更好地紊乱电场提高颗粒碰撞几率,所述开孔的边沿之间连接有与开孔同平面延伸的至少一条电极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静电除尘装置,不但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而且能够很好地提高小颗粒的捕捉效率。并且其固定装置能够防止正负极板之间因为爬电而击穿,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的部件分解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省略部分正、负极板)。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沿图1中C-C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的示意图(省略部分正、负极板)
图7为图6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的集尘板的示意图。
图9为具有该实施例的静电除尘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集尘板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集尘板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种可选实施例的集尘板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又一种可选实施例的集尘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248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