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24784.1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117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田海鹏;屈刚;杨联东;杨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4 | 分类号: | B21D3/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2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壁厚高 强度 压力 钢管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支撑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化工、建筑施工、水暖、石油、水电等行业经常采用压力钢管输送油、气、水等介质,在压力钢管制作、安装调圆后需要加装内支撑装置。一般常见内支撑装置用型钢或焊管制作成米字型结构,管节调圆后利用丝杠调节、螺栓连接调节米字型支撑长度,并顶于压力钢管内壁来保证压力钢管圆度,实现内支撑的作用。
但随着新技术、新材质的引进,大壁厚(厚度50mm以上)、高强度(材质屈服强度为600MPa或800MPa)的压力钢管大面积普遍推广,使得压力钢管的壁厚、材质强度大幅增加,在此类压力钢管制作、安装调圆后,必须使用大吨位千斤顶提供足够大的压力顶于压力钢管内壁。随着压力的增大使钢管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圆度,直到压力钢管制作、安装施工完成,方可拆除千斤顶,否则将无法保证压力钢管的圆度要求。同时,由于高强度压力钢管不允许在管壁上直接焊接型钢式内支撑,而丝杠、螺栓式内支撑装置无法满足调圆顶升压力的要求。
针对上述情况,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增加大吨位千斤顶的数量,这样将会大大增加内支撑装置的制作成本,也会影响施工进度,产生技术、经济等一系列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操作简便,能节约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提高了施工进度,生产制作成本极低,便于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外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支撑机构,所述安装盘的外周铰接有多个活动支撑机构,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和安装在第一支撑杆外端的第一顶升机构,所述活动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杆和安装在第二支撑杆外端的第二顶升机构,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和第二顶升机构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安装架和移动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底板和固定在底板顶部两侧的第一侧板,所述移动架包括顶板和固定在顶板底部两侧的第二侧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有顶升柱,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用于顶升所述移动架的千斤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端与所述固定支撑机构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端与所述活动支撑机构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端与安装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端与安装盘相铰接。
上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端两侧均固定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开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安装盘的外周且对应第二支撑杆连接处开有U形槽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在靠近U形槽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端经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销轴与安装盘相铰接。
上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销轴为钢筋。
上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固定有第一加强筋,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固定有第二加强筋。
上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活动支撑机构的底板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一筋板,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活动支撑机构的底板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二筋板。
上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对称设置且两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上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撑机构的数量为六个。
上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机构、活动支撑机构和安装盘形成“米”字形结构。
上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下部位于第一侧板的内侧。
上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底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第二侧板和顶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顶升柱和顶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端和所述固定支撑机构的底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端和所述活动支撑机构的底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端和安装盘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247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夹具
- 下一篇:一种大鲵孵化水质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