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干燥系统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24725.4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8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义;廖国娟;孙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5/06 | 分类号: | F26B5/06;F25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周美华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真空装置 固化容器 真空干燥系统 干燥箱 管路连接 降温组件 管路被 应用 内腔 固化 分子生物学 抽成真空 密封内腔 使用寿命 试样干燥 出气口 气体量 润滑油 电机 凝固 概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干燥系统及其应用,真空干燥系统包括干燥箱、固化容器、降温组件和抽真空装置。干燥箱的出气口经第一管路连接于固化容器的密封内腔;降温组件用于将进入固化容器内的气体凝固成固体;抽真空装置通过第二管路连接于固化容器的内腔,用于将干燥箱的内腔抽成真空环境。试样干燥后形成的气体经第一管路被抽入到固化容器内固化成固体,只有很少量的没有被固化的气体经过第二管路被抽入到抽真空装置内,这样大幅度地减少进入抽真空装置内的气体量,其形成液体的量很少,能够有效降低抽真空装置内润滑油的环境被破坏的概率,从而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此外还公开了该系统的应用,具体可应用于分子生物学产品的干燥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干燥系统及其应用,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真空干燥系统在分子生物学产品干燥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
核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内容最丰富的一个领域。研究内容包括核酸/基因组的结构、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核酸存储的信息修复与突变,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其中,多项研究均会涉及到PCR操作,以在短时间内对DNA片段进行大量的扩增,因此对于引物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目前引物合成基本采用固相亚磷酰胺三酯法,引物合成后,再经过一系列处理和纯化步骤,最后进行干燥,去除纯化过程中的洗脱液,使其干燥为透明状薄膜,以便于运输和保藏,也有利于客户按照实际所需浓度进行稀释。因此,在大规模的合成引物的干燥过程中,对于干燥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寿命就有着较高的要求。
中国专利文献CN101025330A公开一种真空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箱,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在干燥箱内的若干层加热板,干燥箱顶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接有真空泵,该真空泵由罗茨泵和旋片泵组成,并在罗茨泵和旋片泵之间设置冷却循环系统。该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冷凝捕捉器,与冷凝捕捉器依次连接的压缩机、换热器、风冷器、储液罐和过冷器,过冷器再连接于冷凝捕捉器,从而形成循环回路。
上述结构的真空干燥装置,在干燥试样之前或干燥过程中,干燥箱内的气体经管路被罗茨泵先抽入到冷凝捕捉器中,在冷却系统的作用下,气体在冷凝捕捉器中冷却形成液体,并将此溶液收集在储液罐内,没有被冷凝的气体再经旋片泵抽向外界。
但是,此结构的真空干燥装置,干燥箱内的气体经管路排至罗茨泵内遇冷本身会形成液体,并会残留在罗茨泵内,随着溶液的不断积累将破坏罗茨泵内电机的润滑油环境,使得电机的齿轮无法正常转动,最终造成电机的损坏。同时,上述结构的冷却系统,将抽入到冷凝捕捉器中的气体冷却为液体,没有被冷凝的气体将会带有更多的溶液进入到旋片泵内,同样对旋片泵的电机造成损坏,需要经常地维修或更换电机,导致干燥装置的维修成本高,同时降低了干燥装置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避免真空干燥装置的电机损坏,降低维修成本,同时提高真空干燥装置的工作效率。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干燥系统,包括
干燥箱,为至少一个,具有内腔、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气口,以及安装在所述出气口上的第一管路,所述内腔设有用于放置样品的存放区;
固化容器,具有密封的内腔,所述第一管路的出气端密封伸入所述固化容器的内腔中;
降温组件,用于将进入所述固化容器内的水蒸气凝固成冰;
抽真空装置,通过第二管路连接于所述固化容器的内腔,且所述第二管路的进气端密封伸入所述固化容器的内腔中,用于经所述第二管路、固化容器以及所述第一管路,将所述干燥箱的内腔抽成真空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247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除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阿西美辛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