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价签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24496.6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4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侯世国;申明;卢超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汉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天尧;汤在彦 |
地址: | 314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价签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价签,包括:通信模块,用于采用2.4G无线通信协议与接入点AP进行通信,接收接入点AP提供的电子价签显示信息,并将电子价签显示信息发送至MCU;磁控开关,用于触发MCU启动运行或结束运行;MCU,用于接收通信模块发送的所述电子价签显示信息;在被磁控开关触发启动运行后,根据电子价签显示信息控制显示屏和/或指示灯进行显示。该方案采用2.4G无线通信协议与AP进行通信,基于2.4G的无线射频特点,易于实现天线的小型化设计,易于实现无死角、全方向覆盖的通信能力,使得电子价签的安装便捷,实施和维护成本低;另外,该方案采用磁控开关可以快速触发MCU启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价签。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价签系统采用的多数都不是无线接入技术,比如红外通信技术、RFID通信技术。其中,针对红外通信技术,采用红外光进行数据通信,标称通信速率可以达到4Mbps,支持点对点的数据通信,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但该技术存在如下缺点:红外只能直线传输,或者只能在有限次折射后保证可靠性传输,其受通信角度的影响很大,一旦通信角度大于30度,通信效果会明显受影响,这种特点导致现场安装要考虑朝向角度、死角覆盖等问题,影响了现场安装的便捷性,增加了维护成本,给系统的可靠性带来挑战。针对RFID通信技术,一般使用的是1MHz以下(135KHz左右)的低频传输技术,低频传输其实就是低频电感耦合技术,采用的是类似主从模式的通信模式,主端作为发起方可以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从端),并能进行数据通信。但该技术存在如下缺点:为了满足大空间的覆盖效果,发射端的耦合天线的尺寸就必须做的非常大,要布设在天花板上,实施复杂度、维护难度都非常巨大,会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价签,易于实现无死角、全方向覆盖的通信能力,易于实现天线的小型化设计,安装便捷,实施和维护成本低。
该电子价签包括:通信模块、磁控开关、微控制单元MCU、显示屏和指示灯;
通信模块,用于采用2.4G无线通信协议与接入点AP进行通信,接收AP提供的电子价签显示信息,并将所述电子价签显示信息发送至MCU;
磁控开关,用于触发MCU启动运行或结束运行;
MCU,用于接收通信模块发送的所述电子价签显示信息;在被磁控开关触发启动运行后,根据所述电子价签显示信息控制显示屏和/或指示灯进行显示。
本发明提出的电子价签采用2.4G无线通信协议与AP进行通信,基于2.4G的无线射频特点,易于实现天线的小型化设计,同时易于实现无死角、全方向覆盖的通信能力,这样使得电子价签的安装便捷,实施和维护成本低;采用磁控开关可以快速触发MCU启动运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价签,易于实现无死角、全方向覆盖的通信能力,易于实现天线的小型化设计,安装便捷,实施和维护成本低。
该电子价签包括:通信模块、MCU、显示屏和指示灯;
通信模块,用于采用2.4G无线通信协议与AP进行通信,接收AP提供的电子价签显示信息和第一触发信息,并将所述电子价签显示信息和第一触发信息发送至MCU,所述第一触发信息用于触发MCU启动运行或结束运行;
MCU,用于接收通信模块发送的所述电子价签显示信息和第一触发信息;在被所述第一触发信息触发启动运行后,根据所述电子价签显示信息控制显示屏和/或指示灯进行显示。
本发明提出的电子价签采用2.4G无线通信协议与AP进行通信,基于2.4G的无线射频特点,易于实现天线的小型化设计,同时易于实现无死角、全方向覆盖的通信能力,这样使得电子价签的安装便捷,实施和维护成本低;利用AP提供触发信息触发MCU启动运行。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汉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汉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244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