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旁通阀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23227.8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1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薛永;倪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福碧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4 | 分类号: | F16K31/04;F16K31/53;F16K1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严巧巧 |
地址: | 211111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旁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设备,特别是一种软化阀。
背景技术
目前的软化控制阀一般都带有旁通功能,在控制阀的进出水口装有旁通阀,旁通功能使得原水通过旁通阀的进出水口进出,方便在不断水的情况下对控制阀进行拆装维修。如图1和图2所示,当旁通阀处于工作位时,原水从旁通阀进水口流进控制阀后再从旁通阀的出水口流出,正常运行。当旁通阀处于旁通位时,原水从旁通阀进水口进入后直接从出水口流出,而不经过软化控制阀,使用户不至于在维修过程中断水,所以在维修控制阀时需要人为将旁通阀拧至旁通位。但是如果软化控制阀出现内部泄漏而未被发现,或家中无人的情况下,会得不到及时的修理,这样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很可能带来家中漫水的现象。此时便需要一款可智能控制的旁通阀来实现通断,保证不会因为控制阀的泄漏而导致漫水的危害。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旁通阀,用于解决目前的软化阀在发生内部泄漏或无人看守时因得不到及时修理而导致的水资源浪费和家中漫水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旁通阀,在旁通阀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置有旁通通道,所述旁通通道内设置有进水口阀芯和出水口阀芯,进水口阀芯内部的导通通道在旁通通道与控制阀进水口之间切换,出水口阀芯的导通通道在旁通通道与控制阀出水口之间切换;还包括进水口齿轮、出水口齿轮以及电机,所述进水口齿轮设置于进水口阀芯上,所述出水口齿轮设置于出水口阀芯上,且进水口齿轮与出水口齿轮啮合,所述进水口齿轮套在电机的输出轴上。
所述进水口阀芯和出水口阀芯上均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进水口齿轮通过连接轴与进水口阀芯连接,所述出水口齿轮通过连接轴与出水口阀芯连接。
本设计将旁通阀进出水口的阀芯装上齿轮,并使之啮合,通过一个电机来带动齿轮,将电机与线路板的泄漏信号口连接,电机接收到线路板泄漏信号后会自动启动,使进出水口阀门同步运行,从而实现了旁通阀的智能通断。
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原有的旁通阀上进行改进,将原先进出水口用来控制通断的手柄更换成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在进水口齿轮上安装一个电机。当控制阀上的流量计持续平稳的计量时,说明此时控制阀可能出现漏水情况。此时线路板会发出泄漏信号,将这个信号传递至电机上启动电机带动齿轮将旁通阀走至旁通位,让水流不经过控制阀,直接从旁通阀出来。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泄漏事故,节省了水资源,而且不影响用户正常用水,安心的等待维修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旁通阀处于工作位时的水流示意图;
图2为旁通阀处于旁通位时的水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旁通阀1、进水口齿轮2、出水口齿轮3、电机4、控制阀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3所示,在进水口阀芯上安装进水口齿轮2,在出水口阀芯上安装出水口齿轮3,且两齿轮啮合,电机4用来带动进水口齿轮2。当旁通阀1处于正常工作时的水流如图1所示,原水从旁通阀进水口流入,经过控制阀5流入树脂罐对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从旁通阀出水口流出。当流量计持续平稳的计量流量时,控制阀5的内部可能发生泄漏情况。此时控制阀5的线路板向电机4发送信号,电机4启动带动进水口齿轮2,因为进水口齿轮2与出水口齿轮3啮合,所以两齿轮同步运行一定角度后停止,进水口阀芯和出水口阀芯在各自齿轮的带动下旋转使得阀芯内部的导通通道连接旁通阀进水口和旁通阀出水口,而将控制阀进水口和控制阀出水口关闭。此时正好将旁通阀1置于旁通位,如图2所示,原水从旁通阀进水口流入后直接从旁通阀出水口流出,而不经过控制阀5的内部,所以可避免因控制阀5内部泄漏而导致的事故,且不会影响用户正常用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福碧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福碧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232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