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管遥控移送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20969.5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08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耿玉广;谷全福;王铁锋;黄树;李世杰;田中太;曾良军;孙连会;王建宁;张伟;张双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9/15 | 分类号: | E21B19/1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管 遥控 移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管遥控移送机,属于修井设备领域。其包括滑道总成、自动回位滑车、主机架、取放管机构、电控液压装置及手持遥控器。滑道总成包括滑道、支撑导轨、滑道滚轮和举升机。滑道和支撑导轨均设置有矩形槽,自动回位滑车的车轮可在滑道的矩形槽中前后运动,滑道通过滑道滚轮在支撑导轨的矩形槽中前后移动,通过举升机驱动支撑导轨的前端作升降运动。取放管机构包括支撑板、取管臂、顶管活塞和放管臂。通过顶管活塞将滑道上的油管顶出,并沿放管臂滚落到管排架上;通过取管臂将管排架上的油管举起并翻至滑道上。手持遥控器与电控液压装置无线连接,从而遥控驱动滑道、举升机、顶管活塞、取管臂的运动。该移送机能避免油管丝扣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修井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管遥控移送机。
背景技术
油气田进行修井作业时,常需要将油、气、水井中顺次连接的多根油管起出和下入(即油管的起下作业)。多根油管从井中起出后需要依次移送到管排架上排放整齐,下油管时则按要求顺序从管排架上移送到井口,逐根下入井中。人工进行油管移送时,劳动强度大,消耗时间长,且存在安全风险。因此,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油管自动移送的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管移送机,该油管移送机包括:主机架、取放管机构、举升机构、滑道和支撑轨。滑道由钢板制成,横截面呈直角V形。滑道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轨的上面,支撑轨设置在主机架的上部,并与主机架的后端通过铰链连接。举升机构设置在主机架的前端,并与支撑轨的前端通过铰链连接。通过举升机构能够带动支撑轨和滑道前端作升降运动。两个取放管机构分别设置在主机架的前部和后部。油管起出后挂在修井机的吊卡上,移送起出的油管时,通过举升机构举起支撑轨的前端,滑道向前滑动,以承接起出油管的外螺纹端。然后,举升机构逐渐降下,使油管沿滑道滑至其最后端并放置在滑道上,同时滑道也向后滑行,直到与支撑轨平齐,由井口操作人员将油管的接箍端(接箍端)从吊卡上卸下。通过使滑道向一侧翻转45°,将滑道上的油管沿取放管机构的放管坡道滚到管排架上,完成油管从井口到管排架的移送。下油管时,通过取放管机构的取管臂使油管进入滑道,通过举升机再次举起支撑轨的前端,由操作人员将油管的接箍端与修井机的吊卡连接,通过吊卡带动油管沿滑道向前运动,直至油管脱离滑道并基本处于竖直状态,最后,通过举升机降下支撑轨的前端,完成油管从管排架到井口的移送。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首先,通过现有技术提供的油管移送机运送油管时,由于V形滑道难以使用滑车,油管的外螺纹端与滑道内壁直接接触,尽管在滑道内壁镶嵌胶木板助滑,但摩擦力仍然较大,一旦助滑板被划伤,则失去助滑作用,增加了维修更换工作量。其次,人工给油管外螺纹端戴上护丝,增加了工人戴、摘、传递护丝的工作量。第三,在V形滑道翻转甩管时,易造成机架晃动失稳。最后,更重要的是,现有机型不适应井口无人操作自动起下油管工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不损伤油管外螺纹并适应于井口有人或无人两种作业工况的油管遥控移送机,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管遥控移送机,该移送机包括:滑道总成、自动回位滑车、主机架、取放管机构、电控液压装置及手持遥控器。
其中,所述滑道总成包括:滑道、支撑导轨、滑道滚轮和举升机。所述滑道包括:两根左右对称设置的滑道槽钢和多块滑道连接钢板。所述滑道槽钢的凹槽相对设置,所述滑道槽钢的底部通过所述滑道连接钢板连接在一起,形成上部开口的矩形槽。所述支撑导轨包括:两根左右对称设置的支撑导轨槽钢和多块支撑导轨连接钢板。所述支撑导轨槽钢的凹槽相对设置,所述支撑导轨槽钢的底部通过所述支撑导轨连接钢板连接在一起,形成上部开口的矩形槽。
所述自动回位滑车的车轮设置在所述滑道槽钢的凹槽内,且所述自动回位滑车可沿所述滑道前后运动。所述滑道底部设置有多个所述滑道滚轮,所述滑道滚轮设置在所述支撑导轨槽钢的凹槽内,通过所述滑道滚轮使所述滑道沿所述支撑导轨前后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209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面大直径快速成孔钻井设备用跟管增压机构
- 下一篇:新型冲扣钳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