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载的涡轮增压器涡轮废气旁通门控制联动机构接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720782.5 | 申请日: | 2016-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3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 发明(设计)人: | M.马克斯;M.冈萨雷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盖瑞特交通一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B37/18 | 分类号: | F02B37/1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代易宁;傅永霄 |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载 涡轮 增压 废气 旁通 门控 联动 机构 接头 | ||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15年8月2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210,368的优先权和权益。该申请在本文并入2014年3月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4/194,909作为参考,在本文并入2014年3月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4/194,913作为参考,并且在本文并入2015年8月2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207,430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文所公开的主题总的涉及内燃机的涡轮机械,尤其地涉及涡轮废气旁通门(wastegate)、废气旁通门控制等。
背景技术
涡轮废气旁通门典型地是能被控制以选择性地允许至少一些排气旁通绕过涡轮的阀(例如,废气旁通门或废气旁通阀)。在内燃机的废气驱动涡轮,所述涡轮能驱动用于使至内燃机的入口压力升压的压缩机(例如,如在涡轮增压器中)的情况下,废气旁通门(例如,通过使废气的至少一部分废气旁通)提供控制升压压力的手段。
所谓的内部废气旁通门的特征在于至少部分地结合到涡轮壳体中。内部废气旁通门典型地包括挡板阀(例如,塞或提升阀)、曲柄臂、轴或杆和能连接至控制联动机构的致动器,所述控制联动机构连接至可被认为是控制联动机构的一部分的曲柄臂。废气旁通门的塞常常包括座靠围绕排气旁通开口设置的平座(例如,阀座或废气旁通门座)的平盘形表面,但各种塞可包括延伸到排气旁通开口中(例如,经过废气旁通门座的平面)的突出部分。
用于各种内燃机应用的废气旁通门部件在操作温度和/或排气脉动水平可能相当高的情况下可能特别重要。例如,响应于与内燃机和/或车辆的操作相关的排气脉动和/或其他振动可能产生噪声。如本文所描述地,废气旁通门和与废气旁通门相关的部件的各种示例可提供噪声的减少等。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所示的示例时,可通过参考以下的详细说明具有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方法、装置、组件、系统、布置等和它们的等同物的更完整的理解,其中:
图1是与控制器一起的涡轮增压器和内燃机的示意图;
图2是包括废气旁通门的组件的示例的一系列视图;
图3是包括废气旁通门的组件的示例的剖视图;
图4是偏压构件的示例、包括偏压构件的组件的示例和相对于偏压构件的脱离和接合取向的组件的示例的一系列视图;
图5是包括偏压机构的示例的组件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6是图示控制杆相对于各种力的示例的各种自由度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7是图示偏转的示例的组件的示例的一系列视图;
图8是图7的组件的部分的一系列视图;
图9是组件的示例的视图;
图10是图9的组件的另一视图;
图11是图9的组件的另一视图;
图12是图9的组件的另一视图;
图13是组件的示例的视图;
图14是图13的组件的另一视图;
图15是图13的组件的另一视图;
图16是图13的组件的另一视图;
图17是组件的部分的示例的一系列视图;
图18是销的示例的视图;
图19是销的示例的一系列视图;
图20是组件的示例的视图;
图21是偏压元件的示例的一系列视图;以及
图22是偏压元件的示例的一系列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涡轮增压器通常用于提高内燃机的输出。参考图1,作为示例,系统100可包括内燃机110和涡轮增压器120。如图1所示,系统100可以是车辆101的一部分,其中,系统100设置在发动机舱中,并连接至将排气引导至例如定位在乘客舱105后面的排气出口109的排气导管103。在图1的示例中,可设置有处理单元107,以处理排气(例如,以经由分子的催化转化减少排放等)。
如图1所示,内燃机110包括:发动机缸体118,其容纳(例如,经由活塞)操作地驱动轴112的一个或多个燃烧室;以及进气端口114,其为到发动机缸体118的空气提供流动路径;和排气端口116,其为来自发动机缸体118的排气提供流动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盖瑞特交通一公司,未经盖瑞特交通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207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