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氮化硅晶须增强海绵结构型铁铬钼铪合金减振材料的制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18113.4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3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国;赵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清大银光金属海绵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3/56 | 分类号: | C25D3/56;C25D15/00;C25D5/54;C08J9/40;C08J9/42;C08L6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65 | 代理人: | 高福勇 |
地址: | 277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化 硅晶须 增强 海绵 结构 型铁铬钼铪 合金 材料 制备 | ||
1.一种氮化硅晶须增强的海绵结构型铁铬钼铪合金减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S1.海绵结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模型的导电化处理;
S2.海绵结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模型表面铁铬钼铪/氮化硅晶须复合材料层的复合电沉积;
S3.海绵结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模型的去除处理;
S4.海绵结构型铁铬钼铪/氮化硅晶须复合电沉积层的铬钼铪原子扩散热处理;
所述步骤S2具体为:
将浓度为分析纯的氯化铁、硝酸铁、磷酸二氢钠、酒石酸钠、香豆素、纳米铬粉、纳米钼粉、纳米铪粉、磷酸60%和氮化硅晶须依次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形成电沉积液;将已导电化处理的海绵结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模型作为阴极,金属铁板为阳极,在40~150mA/cm2的电流密度下进行电沉积,电沉积液温度维持在35~40℃,电沉积时间为1~2.5小时,整个电沉积过程以超声波搅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化硅晶须增强的海绵结构型铁铬钼铪合金减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
将纳米石墨粉、纳米铁粉、甲基纤维素、3-甲基苯乙烯酸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形成浆料悬浊液,即导电浆料;将海绵结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模型充分浸入到导电浆料中进行导电化处理,在海绵结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模型充分挂浆后,在30~60℃温度下干燥10~50分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氮化硅晶须增强的海绵结构型铁铬钼铪合金减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料悬浊液中各组分所占质量百分比分别为:纳米石墨粉10~35%,纳米铁粉2~18%,甲基纤维素1.5~6%,3-甲基苯乙烯酸0.5~12%,其余为去离子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化硅晶须增强的海绵结构型铁铬钼铪合金减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沉积液中各组分浓度分别为:氯化铁50~600g/L、硝酸铁20~300g/L、磷酸二氢钠15~40g/L、酒石酸钠5~30g/L、香豆素2~10g/L、纳米铬粉70~150g/L、纳米钼粉20~90g/L、纳米铪粉5~15g/L、磷酸40~90mL/L、氮化硅晶须20~80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化硅晶须增强的海绵结构型铁铬钼铪合金减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为:
将复合电沉积完成后的海绵结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模型装入马弗炉中加温至350~700℃,保温30~60分钟以使海绵结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模型分解去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化硅晶须增强的海绵结构型铁铬钼铪合金减振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为:
待所述海绵结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模型去除处理步骤完成后,将电炉温度升高到750~1200℃,保温2~5小时以实现铬、钼和铪原子的扩散,最终获得氮化硅晶须增强的海绵结构型铁铬钼铪四元合金减振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清大银光金属海绵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东清大银光金属海绵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1811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