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纤维聚酯多层造纸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14115.6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454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谢宗国;戴永君;周兴富;陈风;谢元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环龙技术织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F1/10 | 分类号: | D21F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纤维 聚酯 多层 造纸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纤维聚酯多层造纸网结构,属纺织物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造纸形成网是造纸机中重要的成型和脱水设备,对纸张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均有着极为重要的应先,当前所使用的造纸形成网虽然可满足造纸生产的使用需要,当前造纸网的表面纤维结构相对粗燥,且对水份的吸收脱离能力相对有限,同时承压能力及耐磨损能力均相对较弱,从而一方面造成了当前造纸形成网极易导致纸张表面成形粗糙,纸张质量稳定性差,另一方面一造成造纸形成网的工作效率底下,且运行损耗大,严重影响造纸生产的工作效率和设备运行稳定性,同时还会导致造纸生产成本增加,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高效的造纸成形网,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复合纤维聚酯多层造纸网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复合纤维聚酯多层造纸网结构,包括由聚氨酯单丝构成的若干织物组织单元、多孔聚合物吸水填料及强化连接线,其中织物组织单元通过强化连接线相互连接并构成自上而下平行分布的机器层、中间层及成纸层,所述的机器层、中间层及成纸层均为网状结构,并通过强化连接线相互连接,强化连接线通过机器层、中间层及成纸层网孔分别与机器层、中间层及成纸层连接,多孔聚合物吸水填料包覆在中间层外表面,且中间层通过多孔聚合物吸水填料分别与机器层和成纸层连接,多孔聚合物吸水填料表面均不超出机器层和成纸层的外表面,织物组织单元由24根聚氨酯单丝经线和72根聚氨酯单丝纬线编织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器层、中间层及成纸层均包括一层织物组织单元,其中机器层厚度为成纸层厚度1—3倍,成纸层聚氨酯单丝密度为机器层聚氨酯单丝密度的2—5倍,中间层厚度为机器层厚度的1—3倍,机器层聚氨酯单丝密度为中间层聚氨酯单丝密度的1—3倍。
进一步的,所述的多孔聚合物吸水填料包括高分子热塑聚合物、非金属硬质球状颗粒及短纤维,所述的非金属硬质球状颗粒及短纤维总重量为高分子热塑聚合物重量的1%—10%,非金属硬质球状颗粒的最大直径和短纤维最大长度均不大于机器层、中间层及成纸层最小网孔孔径的1/3。
进一步的,所述的强化连接线包括至少两条聚氨酯单丝,且两聚氨酯单丝相互绞合并以“∞”结构排布,且强化连接线最大直径不大于机器层、中间层及成纸层最小网孔孔径的1/2。
进一步的,所述的强化连接线的聚氨酯单丝的绞合连接位置处均热熔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在同一平面内的各织物组织单元与强化连接线相互编织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织物组织单元中的聚氨酯单丝经线和聚氨酯单丝纬线间呈90°—30°夹角。
本发明设备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可靠性高且使用及操作灵活可靠,运行能耗低廉,同时一方面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耐磨损性能,从而可有效提高纸质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有助于提高造纸设备的运行稳定性,降低设备运行及日常维护工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强化连接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纤维聚酯多层造纸网结构,包括由聚氨酯单丝构成的若干织物组织单元1、多孔聚合物吸水填料2及强化连接线3,其中织物组织单元1通过强化连接线3相互连接并构成自上而下平行分布的机器层11、中间层12及成纸层13,机器层11、中间层12及成纸层13均为网状结构,并通过强化连接线3相互连接,强化连接线3通过机器层11、中间层12及成纸层13 网孔分别与机器层11、中间层12及成纸层13连接,多孔聚合物吸水填料2包覆在中间层外12表面,且中间层12通过多孔聚合物吸水填料2分别与机器层 11和成纸层13连接,多孔聚合物吸水填料2表面均不超出机器层11和成纸层 13的外表面,织物组织单元1由24根聚氨酯单丝经线和72根聚氨酯单丝纬线编织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机器层11、中间层12及成纸层13均包括一层织物组织单元1,其中机器层11厚度为成纸层厚度1—3倍,成纸层13聚氨酯单丝密度为机器层11聚氨酯单丝密度的2—5倍,中间层12厚度为机器层11厚度的1 —3倍,机器层11聚氨酯单丝密度为中间层12聚氨酯单丝密度的1—3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环龙技术织物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环龙技术织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141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