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大电流焊接的耐候气保焊丝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13237.3 | 申请日: | 201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5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宇 |
主分类号: | B23K35/30 | 分类号: | B23K3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焊接 耐候气保 焊丝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候气保焊丝,属于焊接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适应大电流焊接的气体保护焊用实芯焊丝
背景技术
采用耐候钢可免除保护涂层,缩短工期,降低生产成本。目前,耐候钢逐渐在大型焊接结构中得到应用,如桥梁、建筑等;而此类钢板的大规模应用,离不开焊接用耐候气体保护焊丝。
耐候气体保护焊丝需要在满足普通力学性能的条件下,其焊接接头应具有与母材相当的耐候性。现有技术200310108200.0,201410013357.x,200710010787.x,200810047484.x,200910187781.9和201310057555.5提供了高强度高韧性的气保焊丝,覆盖强度级别550-700MPa,-60℃低温韧性。但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用于电流280A以下的焊接;2)基本采用Cr-Cu-Ni系合金设计,成本高。适应300A以上大电流焊接的耐候气保焊丝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电流焊接、低成本的耐候气保焊丝,为行业提供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焊接材料和手段。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大电流焊接的耐候气保焊丝,其焊丝以量百分比为计的化学成分为:C≤0.1%,Si 0.65-1.35%,Mn 1.0~2.0%,S 0.01-0.05%,P 0.01-0.05%,Ti 0.02~0.3%,Cu 0.2-0.5%,余量为Fe及杂质元素。
一种可大电流焊接的耐候气保焊丝,其焊丝以量百分比为计的化学成分为:C≤0.1%,Si 0.65-1.35%,Mn 1.0~2.0%,S 0.016-0.05%,P 0.02-0.05%,Ti 0.02~0.2%,Cu 0.2-0.5%,余量为Fe及杂质元素。
一种可大电流焊接的耐候气保焊丝,其焊丝以量百分比为计的化学成分为:C≤0.1%,Si 0.65-1.35%,Mn 1.0~2.0%,S 0.016-0.05%,P 0.02-0.05%,Ti0.02~0.2%,Cu 0.2-0.5%,以及Ni,Cr和Mo中的一种或以上,含量0.3~1.0%,余量为Fe及杂质元素。
一种可大电流焊接的耐候气保焊丝,其焊丝以量百分比为计的化学成分为:C≤0.1%,Si 0.65-1.35%,Mn 1.0~2.0%,S 0.01-0.05%,P 0.01-0.05%,Ti 0.02~0.1%,Cu 0.2-0.5%,以及Ni,Cr和Mo中的一种或以上,含量0.3~1.0%,余量为Fe及杂质元素。
该焊丝焊接电流300-600A,焊接速度30-60cm/min。保护气氛选用含有50%或以上比例的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
C:高含量不利于耐候性能。当其含量≥0.1%时,会显著降低焊缝金属的耐候性能,同时降低焊接接头的低温冲击韧性。因此,优选其成分小于0.1%。
Si:一方面是脱氧、另一方面是增加耐候性能。当其含量低于0.65%时,对于耐候性能提升不明显;当其含量高于1.35%时,会显著促进侧板条铁素体的生成,恶化焊缝金属性能。因此,优选其成分为0.65-1.35%。
Mn:在焊缝中是有效的强度增加元素和脱氧元素,有利于细化焊缝组织。但过高的Mn含量会使焊缝韧性降低,并增加焊缝的裂纹敏感性,因此优选Mn含量为1.0~2.0%。
S:是本发明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该元素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被引入,对其要求是越低越好。但在本发明中,却是关键元素。
硫元素是表面活性元素,在焊丝中添加硫元素可以降低焊接接熔池表面张力、提高熔池流动性、减少咬边,改善焊缝成形。尤其是当电流增加到300A以 上时,焊缝咬边现象严重,添加硫元素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当其含量低于0.01%时,其对于焊接熔池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当其含量超过0.05%时,一方面会产生红脆现象,另一方面会产生大量硫化锰夹杂、并引起严重偏析,直接影响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因此其含量为0.01~0.05%。
特别的,当硫含量高于0.016%时,其改善大电流焊接状态下的焊接熔池流动性,及焊道表面成型性能更加优异。优选含量控制在0.016-0.05%效果更好。
P:是本发明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该元素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作为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被引入,对其要求是越低越好。但在本发明中,却是关键元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宇,未经张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132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