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滑且耐油的双密度橡胶鞋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11789.0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17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薛磊;薛华峰;杨轩;谢松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际华三五一三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00 | 分类号: | C08L9/00;C08L11/00;C08L7/00;C08L9/02;C08L9/06;C08K13/02;C08K3/36;C08K3/04;C08K3/22;C08K5/09;C08K5/12;C08K3/06;A43B13/04;C08J9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江琴贤 |
地址: | 71006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料 防滑 外底 中层 化学添加剂 双密度橡胶 物理发泡剂 氯丁橡胶 天然橡胶 白炭黑 外底层 耐化学药品性 物理机械性能 一次注射成型 高耐磨炭黑 丁氰橡胶 丁腈橡胶 密度减小 顺丁橡胶 丁苯胶 阻燃性 柔软 橡胶 协同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滑且耐油的双密度橡胶鞋底,一次注射成型为一体的中层和外底层,中层由中层胶料组成,外底层由外底胶料组成,外底胶料由以下材料组成:天然橡胶,氯丁橡胶,顺丁橡胶,丁氰橡胶,白炭黑,N234炭黑,化学添加剂;中层胶料由以下材料组成:天然橡胶,丁苯胶,氯丁橡胶,高耐磨炭黑N330,物理发泡剂,化学添加剂。本发明外底胶料具有良好的耐油、防滑及阻燃性,丁腈橡胶、白炭黑的加入提高了鞋外底防滑的性能,几种橡胶组合通过协同互补展现优秀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化学药品性;中层胶料中物理发泡剂,使鞋底密度减小35%,减轻整体的重量。本发明鞋底耐油、防滑,轻快、柔软且弹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滑且耐油的双密度橡胶鞋底。
背景技术
市场上双密度橡胶的鞋底的防滑性能基本以鞋底花纹来达到防滑的要求,在穿着过程中,大底花纹在磨损后,防滑性能下降,起不到很好的防滑效果,且耐油性、耐寒性、物理机械性能和耐化学药品性等综合性能差,同时重量较大,影响穿着的舒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双密度橡胶的鞋底防滑、耐油等综合性能差的问题,同时重量较大,影响穿着的舒适度等不足。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滑且耐油的双密度橡胶鞋底,包括一次注射成型为一体的中层和外底层,中层由中层胶料组成,外底层由外底胶料组成,所述外底胶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材料组成:天然橡胶20-30份,氯丁橡胶30-35份,顺丁橡胶30-40份,丁氰橡胶15-25份,白炭黑20-30份,N234炭黑20-30份,化学添加剂40.25-59.2份;
所述中层胶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材料组成:天然橡胶50-80份,丁苯胶20-40份,氯丁橡胶15-30份,高耐磨炭黑N330为30-40份,物理发泡剂3.0-5.0份,化学添加剂44.7-61.8份。
所述外底胶料中的化学添加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材料组成:硫磺-80为1-1.5 份,促进剂2.25-3.9份,防老剂2-2.7份,抗臭氧防吐霜剂2.0-3.0份,三氧化二锑2.5-5份,止滑剂5.0-6.0 份,防焦剂CTP为0.2-0.4份,氧化锌4.8-5.2份,氧化镁1.5-2份,硬脂酸CH3(CH2)16COOH为2.0-3.0份,二辛酯C24H38O4为12-20份,古马隆树脂5.0-6.5份。
所述中层胶料中的化学添加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材料组成:硫磺1.5-1.8份,促进剂3.5-5.2份,氧化锌4.8-5.2份,硬脂酸CH3(CH2)16COOH为1.8-2.2份,防老剂1.6-2.4份,抗臭氧防吐霜剂2-2.5份,防焦剂CTP为0.3-0.5份,二辛酯C24H38O4 为20-30份,古马隆树脂5.0-6.0份,棕油膏4.0-5.0份,发孔剂H为0.2-1份。
所述外底胶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材料组成:天然橡胶20份,氯丁橡胶30份,顺丁橡胶30份,丁氰橡胶20份,硫磺-80为1.25份,促进剂2.75份,防老剂2份,抗臭氧防吐霜剂2.0份,三氧化二锑2.5份,止滑剂5.0份,防焦剂CTP为0.4份,氧化锌5.0份,氧化镁2.0份,硬脂酸CH3(CH2)16COOH为2.0份,二辛酯C24H38O4为12份,古马隆树脂5.0份,白炭黑25份,N234炭黑2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际华三五一三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际华三五一三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117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