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710752.6 | 申请日: | 2016-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4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 发明(设计)人: | 顾军民;田立达;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28D13/00 | 分类号: | F28D13/00;F28G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清洁 流化床 换热器 | ||
1.一种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由下管箱(1)、换热器列管(2)、上管箱(3)、液固分离器(4)、颗粒滤板(5)、液体储槽(6)、液体循环泵(7)、下降管(8)、喷嘴(9)、水平管(10)、扩径口(11)组成;其中,扩径口(11)位于下管箱(1)内,上管箱(3)连接液固分离器(4),液固分离器(4)分出来两路,一路固相通过下降管(8)进入喷嘴(9),另一路液相从颗粒滤板(5)上部溢出进入液体储槽(6),通过液体循环泵(7)循环,在喷嘴(9)内冲刷固体颗粒,固液两相经过水平管(10)后进入扩径口(11);所述扩径口(11)沿中心轴旋转,转速范围为0~100转/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径口(11)呈喇叭形,小口直径与下管箱(1)进口段管径相同,大口直径为小口直径的3~6倍;扩径口(11)高度为300~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径口(11)内具有旋流式分布器,旋流式分布器的旋叶数量为3~6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径口(11)大口截面到换热器列管(2)下端截面的距离为100~4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9)安装在水平管(10)和下降管(8)交汇处,沿液流方向缩径,大口直径同水平管(10)直径,小口直径为大口直径的0.3~0.5倍;小口截面安装范围从与下降管(8)左侧平齐到与下降管(8)右侧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固分离器(4)是重力沉降式或者旋流分离器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使用的固体颗粒为堆密度大于液相密度,且不与使用场合系统内介质发生反应的惰性颗粒;固体颗粒平均粒径为2mm~5mm;固体颗粒在所述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内的平均体积固含率为3%~8%。
8.一种防止合成氨装置脱碳碱液冷却器结垢的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种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循环水走换热器列管(2),合成氨贫液走换热器壳程;水由液体循环泵(7)从液体储槽(6)经水平管(10)后打入扩径口(11),将喷嘴(9)中的固体颗粒带走,液固混合物经过旋转的扩径口(11)后进入换热器列管(2),冲刷换热器列管(2)后从上管箱(3)进入液固分离器(4);分离的固体颗粒经下降管(8)回入喷嘴(9),循环水从颗粒滤板(5)溢出后进入液体储槽(6),经液体循环泵(7)打入水平管(10)完成循环;固体颗粒在流化状态下反复冲刷换热器列管(2)壁面,使得污垢不易在换热器列管(2)壁面粘附而结聚;管程中的循环水和壳程中的合成氨贫液完成换热;固体颗粒和循环水在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中循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止合成氨装置脱碳碱液冷却器结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洁流化床换热器的换热器列管(2)中循环水流速操作范围为1m/s~4m/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1075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