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花果颗粒茶的生产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03639.5 | 申请日: | 201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1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卢金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美源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245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花果 颗粒 生产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花果颗粒茶的生产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无花果,又名天生子、文仙果、密果、奶浆果等,为桑科植物。无花果既是鲜食果品又是一种中药材。《本草纲目》载:“无花果味甘平,无毒,主开胃、止泄痢、治五痔、咽喉痛”。无花果味甘甜如柿而无核,营养丰富而全面。每100克无花果含水分81.3克,蛋白质1.5克,脂肪0.1克,粗纤维3克,碳水化合物13克,灰分1.1克,胡萝卜素30微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02毫克,尼克酸0.1毫克,抗坏血酸2毫克,维生素E类1.82毫克,钾212毫克,钠5.5毫克,钙67毫克,镁17毫克,铁0.1毫克,锰0.17毫克,锌1.42毫克,铜0.01毫克,磷18毫克,硒0.67微克。此外,还含有柠檬酸、延胡索酸、琥珀酸、苹果酸、丙乙酸、草酸、奎宁酸、脂肪酶、蛋白酶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
无花果属浆果树种,可食率高达92%以上,果实皮薄无核,肉质松软,风味甘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无花果极易腐烂,不耐储运。鲜果不易保存,销售难度大。 现有无花果初加工产品为果干、果脯、果片等。生产加工时间较长,成本高,产量低,销路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花果颗粒茶的生产加工方法以解决无花果不耐储藏等缺点并且保留了无花果的果香味及本身无花果的自然甜味,通过常规饮茶达到保健作用。
一种无花果颗粒茶的生产加工方法,颗粒茶突破了传统的茶片、果片加工工艺,以快速旋风干燥成粗颗粒,经微粉机细末成微粉,采用制粒机制成颗粒茶烘干成型,其具体生产流程包括以下步骤:粗颗粒加工环节、细磨环节、制粒环节、干燥环节和烘干环节,所述粗颗粒加工环节包括有物料采集步骤、清洗步骤、粉碎步骤和烘干步骤,所述细磨环节为将粗颗粒加工环节所生产的无花果粗颗粒经微粉机细磨达到100-200微粉,所述干燥环节为将制粒环节压制成型的物料置入蒸房蒸汽干燥50-80分钟,经蒸汽干燥后物料达到熟化,颜色成土黄色,所述烘干环节为在将产品包装前置入烘房,烘干温度60-80度温度烘干3-5小时,然后进行包装和入库,经烘干后物料的含水量为2-3%。
所述粗颗粒加工环节中物料采集步骤所采集的果粉分为:青果粉、六成熟果粉和叶粉,青果粉在制粒时加入玉米淀粉拌合均匀,起到粘接凝固的作用,六成熟果本身含有淀粉,不需加入其他淀粉,无花果叶粉制茶加六成熟果粉或青果粉、玉米淀粉、薄荷粉、绿茶粉按比例拌合。
所述制粒环节中将微粉按照配方比例倒入物料拌合机中,加少量饮用水达到设定的湿润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解决了无花果储藏问题,加工工艺简单、快捷,二、保存了无花果本身的营养保健成分,能让无花果营养保健功能完全发挥极致。克服了初加工烘干时间长、生产量小、包装体积大缺点,增加了功能、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结构、易于制造、故障率低、安全可靠、节能环保、便于操作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花果颗粒茶的生产加工方法,以快速旋风干燥成粗颗粒,经微粉机细末成微粉,采用制粒机制成颗粒茶烘干成型,其具体生产流程包括以下步骤:粗颗粒加工环节、细磨环节、制粒环节、干燥环节和烘干环节,所述粗颗粒加工环节包括有物料采集步骤、清洗步骤、粉碎步骤和烘干步骤,所述细磨环节为将粗颗粒加工环节所生产的无花果粗颗粒经微粉机细磨达到100-200微粉,所述干燥环节为将制粒环节压制成型的物料置入蒸房蒸汽干燥50-80分钟,经蒸汽干燥后物料达到熟化,颜色成土黄色,所述烘干环节为在将产品包装前置入烘房,烘干温度60-80度温度烘干3-5小时,然后进行包装和入库,经烘干后物料的含水量为2-3%。
所述粗颗粒加工环节中物料采集步骤所采集的果粉分为:青果粉、六成熟果粉和叶粉,青果粉在制粒时加入玉米淀粉拌合均匀,起到粘接凝固的作用,六成熟果本身含有淀粉,不需加入其他淀粉,无花果叶粉制茶加六成熟果粉或青果粉、玉米淀粉、薄荷粉、绿茶粉按比例拌合。
所述制粒环节中将微粉按照配方比例倒入物料拌合机中,加少量饮用水达到设定的湿润度。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美源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美源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036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