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纯砷化锌的制备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03070.2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652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28/00 | 分类号: | C01G28/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王婧 |
地址: | 2011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纯 砷化锌 制备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领域,高纯砷化锌是制备高纯砷化氢气体的原料。高纯砷化氢是生产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高效太阳能电池、功率器件等的原材料。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高纯砷化锌的生产主要有如下方法:
(1)发明专利CN201210248955.X《一种生产砷化锌的方法》公开的制备方法为:①将金属砷及金属锌原料制粉,混匀,放入石墨舟中,再将石墨舟放入密闭反应容器中密闭并抽真空,充入惰性气体,进行加热合成反应;②控制合成反应温度600~800℃,反应得到初级砷化锌;③初级砷化锌破碎后放入高纯石墨坩埚,在真空挥发炉内提纯,真空度10~150Pa,炉内温度700~900℃,分别得到As2Zn3和As2Zn。
(2)发明专利CN201310070062.5《一种真空挥发制备砷化锌的方法》公开的制备方法为:(1)将金属砷和金属锌按质量比为1∶0.5~1.34,分别置于压力为0~2000Pa、温度为500~1300℃下进行挥发0.5~10h;(2)将步骤(1)挥发出的金属砷蒸汽和金属锌蒸汽于700~900℃下反应0.5~5h,得到沉积物和挥发气体;(3)将步骤(2)所得沉积物冷却到300℃以下,并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或者真空条件下粉碎即得到砷化锌。
(3)发明专利CN201310070063.X《一种气相合成制备砷化锌的方法》公开的制备方法为:(1)将金属砷和金属锌按质量比为1∶0.5~1.25取料,分别置于400~1200℃下进行挥发0.5~10h;(2)将步骤(1)挥发出的金属砷蒸汽和金属锌蒸汽于400~900℃下反应0.5~10h,得到沉积物;(3)将步骤(2)所得沉积物置于600~1100℃、压力为0.5~2000Pa的条件下进行挥发0.5~10h,除去未反应的金属锌和金属砷,冷却到300℃以下,即得到砷化锌。
以上方法的共同缺点是分别进行反应和提纯,工艺时间长,过程温度高,能耗也高,并存在副产物,影响Zn3As2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纯砷化锌的快速节能制备装置和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纯砷化锌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反应器,所述的密闭反应器设有保护气体入口、原料装料口、排气口、测温元件和电加热器。
优选地,所述的密闭反应器内设有产品卸料架。
优选地,所述的保护气体入口,原料装料口和排气口设于密闭反应器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的电加热器设于密闭反应器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的测温元件设于密闭反应器的外壁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纯砷化锌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的高纯砷化锌的制备装置,包括:在氮气保护下,将金属砷和金属锌粉碎、混合、并从原料装料口装入密闭反应器;在氮气保护下,通过电加热器加热触发金属砷和金属锌在反应器中反应,反应启动后,停止加热,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反应持续进行;反应结束后,在氮气保护下自然冷却,得到高纯砷化锌。
优选地,所述的金属砷的纯度>99.5%,所述的金属锌的纯度>99.999%。
优选地,所述的金属砷和金属锌按照金属砷过量1wt%~5wt%混合。由于砷在高温下易挥发,且在储存和处理过程中容易氧化,需要按化学反应比例增加1wt%~5wt%。
优选地,所述的氮气的纯度>99.999%。
优选地,所述的金属砷和金属锌粉碎至50-200目以下。
优选地,所述的加热温度为300℃~500℃。
优选地,所述的反应持续进行20~40分钟。
优选地,所述的反应过程持续采用氮气吹扫反应器,杂质(过量砷等)随着氮气排出反应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反应过程持续采用高纯氮气吹扫,可排除杂质,得到高纯砷化锌产品。反应完毕后,经自然冷却,得到四方晶体结构的砷化锌,用于生产砷化氢气体的原料。
2、本发明同时具备合成和提纯功效,过量金属砷反应时挥发掉。所合成的二砷化三锌(Zn3As2),均为四方晶体结构,不含二砷化锌(ZnAs2),纯度大于99.9%,符合制取砷化氢的原料品质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030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