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的方剂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01623.0 | 申请日: | 201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3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光美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0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1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半夏 泻心汤 治疗 胃脘 方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的方剂,具体地说是以一种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的方剂。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治疗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证具,而以它药下之,导致邪结心下,变为痞证的处方。
发明内容
诊断标准:
研究对象:马x x,女性,55岁。患者于2014年5月初,感到右上腹隐痛,多于饥饿时发作,进食后疼痛缓解,痛处喜按、喜暖,食冷则痛作,伴嗳气、吞酸、腹胀。9月中旬,曾连续四天出现柏油样便。11月9日,钡餐造影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日来牙龈肿痛,左侧明显。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辨证为脾胃虚寒而夹热,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药用:半夏10克,党参12克,干姜6克,炙草15克,黄芩12克,马尾连10克,蒲公英15克,白芍18克。服药四剂,疼痛继续减轻,但仍吞酸,宗上方去蒲公英,加吴萸3克,马尾连增至18克,又服四剂,疼痛继续减轻,牙龈肿痛好转,因大便偏干、二日一行,故于上方加制军3咳嗽。再服四剂,大便通调,疼痛未作,牙龈肿痛亦消。继用上方调治,于2015年元月初,钡餐透视报告溃疡面已经痊愈。结果:本患者之胃脘痛,虽未见心下痞满,但辨证为脾胃虚寒,夹热,证属寒热错杂,虚实相兼,故用本方加减而收效。
发明目的:痞之为病,如前潢所言:“阴阳参错,寒热分争,虚实更互,变见不测,病情至此,非唯治疗之难,而审查之尤不易也。”就半夏泻心汤证而言,亦是如此。运用该方,如能细为辨析,谨察病机,则不仅可以治疗痞证,还可以治疗其他病症。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应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寒热交结。寒热之致,可因外邪入里化热,苦寒攻里伤阳,热自外入,寒自内生,结于胃脘。但又不可拘于外邪内陷之说,多因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而致。脾升胃降,枢纽运转,清扬上升,浊阴下降。反之,脾胃大伤,升降失司,中焦阻滞。就脾胃生理特点而言,脾恶湿,易为湿而伤阳,阴虚则内寒;胃恶燥,阳明经多气多血,易于化热,因此,寒热互见是中焦病变的特点。寒热互结,气机不畅,又是导致痞证的重要原因。其二是虚实夹杂。结胸与痞证虽同为误下所致,但结胸属实,为热与水、痰互结;痞为虚中夹实,其结为轻。
技术方案:半夏10克,党参12克,干姜6克,炙草15克,黄芩12克,马尾连10克,蒲公英15克,白芍18克。服药四剂,疼痛继续减轻,但仍吞酸,宗上方去蒲公英,加吴萸3克,马尾连增至18克,又服四剂,疼痛继续减轻,牙龈肿痛好转,因大便偏干、二日一行,故于上方加制军3咳嗽。再服四剂,大便通调,疼痛未作,牙龈肿痛亦消。继用上方调治。
发明有益效果: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应包括。寒热交结。寒热之致,可因外邪入里化热,苦寒攻里伤阳,热自外入,寒自内生,结于胃脘。多因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而致。脾升胃降,枢纽运转,清扬上升,浊阴下降。反之,脾胃大伤,升降失司,中焦阻滞。就脾胃生理特点而言,脾恶湿,易为湿而伤阳,阴虚则内寒;胃恶燥,阳明经多气多血,易于化热,因此,寒热互见是中焦病变的特点。寒热互结,气机不畅,又是导致痞证的重要原因。虚实夹杂。结胸与痞证虽同为误下所致,但结胸属实,为热与水、痰互结;痞为虚中夹实,其结为轻。
最佳实施方式:运用方剂治疗。
创新之处:本项新型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的方剂,半夏泻心汤可治湿热内蕰,阻于中焦,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常而致痞之者。曾治一湿温发热,久延不愈而兼信息啊1痞满症状的患者,用本方迅速收到痞消热退之效。由此联想到李东恒之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与本方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药物组成来看,二者基本上皆以苦辛甘为主。半夏泻心汤以黄芩黄连苦降泄热,用半夏干姜辛开通痞,伍人参、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是方寒温并用,补兼开泄,正系针对脾胃本虚,升降失常,寒热夹杂而设,补脾胃以治本,中气得和,上下得通,则痞消热已。半夏、干姜之辛能散结,芩、连之苦能泄热,虽为药之能,而实胃气之使也,益中气则可助其药力。苦降与辛开,又可清热、化湿、散寒以治标,有助脾胃之升降,行其运转之能,使解散痞消。东恒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以人参、黄芪、炙甘草、苍术,甘温益气、健健脾燥湿;以黄连、黄芩、石膏,苦寒甘寒清热泻火以姜活、柴胡、升麻,辛散升阳、化湿,其药味组成与半夏泻心汤虽有出入,而组方之义却基本一致。二方皆以恢复脾胃升降功能为要,但半夏泻心汤升阳之力不足,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之力较强,但降胃之力略嫌足。热二者都是针对寒热并见、虚实夹杂之证而设,病机实乃相似。李东恒之所谓阴火,包括脾胃内伤,升降失常,湿热困租中焦,上上熏于心,致心火不降而旺于上,所以,他提出“于脾胃中泻心火之亢盛,是治其本也。“半夏泻心汤之所谓泻心,正可通过清化中焦湿热,恢复脾胃升降功能,则心火随之而降,达到退热之目的。由上可以看出,东恒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取意于仲景半夏泻心汤,是对本方运用的创新和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光美,未经杨光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016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泄泻的中药
- 下一篇:一个从寒论治疗高血压病的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