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水面积计算方法及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700728.4 | 申请日: | 2016-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4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 发明(设计)人: | 漆继红;贺小勇;李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G01V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邓超 |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涌水量 地质条件 地质构造 地形地貌 预设定 绘制 比例计算 地质勘测 构造形态 空间展布 综合考虑 地下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水面积计算方法及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涉及地质勘测领域。该集水面积计算方法及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通过确定隧址区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隧道在地质构造中所处的位置;再依据所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隧道在地质构造中所处的位置圈定集水面积;按照预设定的比例绘制集水面积图,最后依据绘制的集水面积图及所述预设定的比例计算出集水面积。该集水面积计算方法综合考虑了隧道与地质条件空间展布和地下汇水构造形态,从而较为精确的圈定集水面积,从而集水面积的测量结果更为接近于实际值,最终得出的隧道涌水量值更为精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水面积计算方法及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大力建设国家交通网络过程中,受地形条件约束,常通过修建隧道等方式来满足线路工程。我国隧道穿越山区地质条件复杂,隧道涌水事件屡见不鲜。目前,大气降雨入渗法(水均衡法)作为一种基础计算方法,在隧道涌水量预测中应用广泛,主要原因是大气降雨入渗法运用简单,预测的涌水量值较宏观,多用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测阶段,加之山区地下水排泄量大致等于其补给量。因此,运用大气降雨入渗法预测隧道涌水量是较为科学的,并且依据大气降雨入渗法计算涌水量的关键在于集水面积的有效确定。
现有技术中的集水面积的圈定主要依据隧址区含水层裸露于地表的平面分布面积和地表分水岭圈闭区域来确定,而没有综合考虑隧道与地质条件空间展布和地下汇水构造形态,同时,由于隧址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集水面积的选取一直存在模糊性,从而导致遗漏计算部分集水面积,造成集水面积的测量结果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水面积计算方法及隧 道涌水量计算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集水面积计算方法,所述集水面积计算方法包括:
确定隧址区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隧道在地质构造中所处的位置;
依据所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隧道在地质构造中所处的位置圈定集水面积;
按照预设定的比例绘制集水面积图,依据绘制的集水面积图及所述预设定的比例计算出集水面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所述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包括:
确定隧址区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隧道在地质构造中所处的位置;
依据所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隧道在地质构造中所处的位置圈定集水面积;
按照预设定的比例绘制集水面积图,依据绘制的集水面积图及所述预设定的比例计算出集水面积;
依据降雨入渗系数、年降雨量以及集水面积计算出隧道涌水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集水面积计算方法及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通过确定隧址区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隧道在地质构造中所处的位置;再依据所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以及隧道在地质构造中所处的位 置圈定集水面积;按照预设定的比例绘制集水面积图,最后依据绘制的集水面积图及所述预设定的比例计算出集水面积。该集水面积计算方法综合考虑了隧道与地质条件空间展布和地下汇水构造形态,从而较为精确的圈定集水面积,从而集水面积的测量结果更为接近于实际值,最终得出的隧道涌水量值更为精确。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007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