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丁腈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698763.7 | 申请日: | 2016-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3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胜利 |
主分类号: | C08L9/02 | 分类号: | C08L9/02;C08L61/06;C08K13/02;C08K3/06;C08K5/09;C08K3/36;C08K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丁腈橡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橡胶密封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泵密封橡胶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化工业的发展,对机械燃料和润滑系统所用的密封材料如橡胶的耐热、耐油、耐各种化学品腐蚀等性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长期以来,机械工业一直使用耐油性较好的丁腈橡胶,进而,氢化丁腈橡胶(HNBR)是丁腈橡胶的加氢产物。它既具有良好的耐油、耐臭氧、耐磨和耐化学品腐蚀性,又具有良好的压缩永久变形、耐热和耐低温性能,可用于制造苛刻条件下使用的密封制品。
另外,为改善加工性和使用性能,丁腈橡胶也常与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等非极性橡胶并用。应当指出:高性能氢化丁腈橡胶的特点是耐油性以及耐磨性能很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热耐油性能和阻燃性能优异,力学性能也较好的丁氰橡胶橡胶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一种丁氰橡胶材料,含有:粉末丁腈橡胶100Phr、硫磺0.2~0.4Phr、氢氧化钠4~9Phr、硬脂酸0.5~1.0Phr、防焦剂1.5~5Phr,白碳黑75~80Phr、酚醛树脂7~10Phr、黄铜切削7~10Phr、促进剂M 0.2~0.4Phr;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耐热耐油性能和阻燃性能优异,力学性能也较好的丁氰橡胶材料的制备方法,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丁腈橡胶混炼时,加料顺序为:粉末丁腈橡胶—硫黄—氢氧化钠-硬脂酸-白炭黑—防焦剂—促进剂—捣胶混匀—出片;
基于分子内的摩擦及生热,宜采用小辊距和低温法,硫磺在丁腈橡胶中较难分散,应在混炼初期加人,但促进剂仍在最后加人。本发明提出的丁腈橡胶混炼标准为:辊温40-45r-,辊筒速比1:1.1-1.2,辊距3-4mm,装胶容量为普通合成胶70%-80%。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既定的质量配比,使得该种丁氰橡胶的耐油耐热和阻燃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其力学性能也得到强化,通过严格控制制备过程,生产出的丁氰橡胶在耐老化试验中表现优异,其拉伸强度,硬度和断裂伸长率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阻燃疏水材料极其制备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等,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
一种丁氰橡胶橡胶材料,含有:粉末丁腈橡胶100Phr、硫磺0.2~0.4Phr、氢氧化钠4~9Phr、硬脂酸0.5~1.0Phr、防焦剂1.5~5Phr,白碳黑75~80Phr、酚醛树脂7~10Phr、黄铜切削7~10Phr、促进剂M 0.2~0.4Phr;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耐热耐油性能和阻燃性能优异,力学性能也较好的丁氰橡胶材料的制备方法,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丁腈橡胶混炼时,加料顺序为:粉末丁腈橡胶—硫黄—氢氧化钠-硬脂酸-白炭黑—防焦剂—促进剂—捣胶混匀—出片;
基于分子内的摩擦及生热,宜采用小辊距和低温法,硫磺在丁腈橡胶中较难分散,应在混炼初期加人,但促进剂仍在最后加人。本发明提出的丁腈橡胶混炼标准为:辊温40-45r-,辊筒速比1:1.1-1.2,辊距3-4mm,装胶容量为普通合成胶70%-8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胜利,未经王胜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987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