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控制的污水处理装置和处理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696627.4 | 申请日: | 2016-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8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 发明(设计)人: | 丁晖殿;施昌智;桑军强;赵锐;杨克勇;张诗晓;田雅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控制 污水处理 装置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控制的污水处理装置和一种自动控制的污水处理工艺,其中,该处理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道相连的污水调质单元A、药剂加入单元C和悬浮过滤单元D,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在线获取设备,用于在线获取原污水的COD,以及进入污水调质单元A中待处理污水的COD;在线COD控制单元B,用于根据获取的原污水的COD、进入污水调质单元A中待处理污水的COD,在线控制污水调质单元A出水的COD在系统最大允许值以内;以及用于根据污水调质单元A出水的COD在线控制药剂加入单元C的药剂加入。采用本发明的自动控制的污水处理装置和工艺能够进一步保证污水的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具体地,涉及一种自动控制的污水处理装置和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污水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对pH、COD、含油量、氨氮和总氮量、总磷量以及悬浮物等指标都有明确要求,而重质、劣质石油比例不断增大,生活污水成分不断变复杂,导致高浓度污水处理达标更加困难。现有污水处理系统的隔油、气浮等工艺流程较长、占地面积较大、效率较低、恶臭气体无组织排放,制约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提标和扩能改造。
针对污水处理系统工艺、设备、水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外学者研发了大量的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例如,在US6358407中,Liao等人提出了一种悬浮淤泥过滤装置,向污水中加入净水剂、絮凝剂和助凝剂等药剂,利用污泥、絮体组成的悬浮层作为过滤层,依靠界面吸附、网捕效应、电化特性以及范德瓦尔斯力等作用,实现污水的净化。CN101786776A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泥深度处理工艺,该处理工艺设置了悬浮过滤单元、调质分离单元、微生物降解单元以及离心分离单元,以此除去污水中的油与悬浮物。
随着应用的深入,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设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碰到了新的挑战。对于炼厂,某段时间内的进厂原油质量千差万别,例如,由大庆轻质低硫油变为中东重质高硫油,这样就导致电脱盐水、急冷塔水等污水COD急剧增加。当药剂量来不及跟随变化时,将会导致后续悬浮淤泥过滤装置过滤层失效或完全被油糊住,进而高浓度污水进入生化降解池,导致其微生物死亡失去作用。其他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也存在某一时刻污水指标剧烈波动,后续控制来不及变化,即污水处理设施难以适应进水水质剧烈变化的冲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控制的污水处理装置和处理工艺,通过设备集成互联,使污水处理工艺的效率高,人工调节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该处理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道相连的污水调质单元A、药剂加入单元C和悬浮过滤单元D,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
在线获取设备,用于在线获取原污水的COD,以及进入污水调质单元A中待处理污水的COD;
在线COD控制单元B,用于根据获取的原污水的COD、进入污水调质单元A中待处理污水的COD,控制污水调质单元A出水的COD在系统最大允许值以内;以及用于根据污水调质单元A出水的COD在线控制药剂加入单元C的药剂加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的污水处理工艺,其中,该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处理装置,该处理工艺包括:
将原污水连续送入污水调质单元A中进行COD的控制调节,并将经过调质的待处理污水送入药剂加入单元C中进行净化处理,将经过净化处理的污水送入悬浮过滤单元D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清水,并将浓缩淤泥排出;
该处理工艺还包括:通过在线COD控制单元B根据在线获取设备在线获取的原污水的COD,以及进入污水调质单元A中待处理污水的COD,在线控制污水调质单元A出水的COD在系统最大允许值以内;以及根据污水调质单元A出水的COD在线控制药剂加入单元C的药剂加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966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