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皱皮木瓜中总酚酸的提取和纯化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695334.4 | 申请日: | 2016-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77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 发明(设计)人: | 覃瑞;杨光忠;肖敏;刘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民族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6/732 | 分类号: | A61K36/73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42214 | 代理人: | 刘天钰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瓜 中总酚酸 提取 纯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工艺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皱皮木瓜中总酚酸的提取分离以及纯化方法的工艺,用于工业生产提高总酚酸含量。
背景技术
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为蔷薇科木瓜属植物贴梗海棠的果实,又名贴梗海棠、贴梗木瓜、铁脚梨。原产于我国,主要分布于华东、华中及西南各地。皱皮木瓜中含有有机酸、黄酮类化合物、齐墩果酸、皂苷类、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多种活性成分,有“百益之果”的盛名,是药食兼用的植物品种。
酚酸化合物是水果、蔬菜和谷物中的一类酚类物质。近年来大量研究报道酚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抑菌,减肥,护肝,提高免疫力,改善情绪,抗炎,抗病毒和保护心血管等。皱皮木瓜中含有的总酚酸物质提取效率较低,不能较好利用这种物种资源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大孔吸附树脂(macro-reticular resin)是吸附性和分子筛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其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引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分子筛性是由于本身多孔性结果的性质决定的。根据树脂骨架的材料不同,大孔树脂可分为极性和非极性两大类。在水溶液中吸附力较强且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因此适用于从水溶液中分离极性低或者非极性的化合物,组分间极性差别越大,分离越好。有机化合物根据吸附力的不同和分子量的大小,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经一定的溶剂洗脱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宜工业生产的皱皮木瓜总酚酸物质的提取及纯化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提取纯化方法采用了先醇提后树脂纯化的工艺,提取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皱皮木瓜中总酚酸的提取和纯化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皱皮木瓜原药材粉碎后,将粉碎后的粉末用体积浓度为50%~70%的乙醇溶液在70℃~90℃条件下加热回流3~5h,料液比为1:20~40,过滤后,收集滤液;
(2)将滤液浓缩至恒重,得到浸膏,福林酚法测定浸膏中的总酚酸的含量;
(3)将浸膏用去离子水溶解后配制成酚酸溶液,备用;
(4)选择所使用的大孔树脂的型号,将所选择的大孔树脂进行装柱,对树脂预处理后,将酚酸溶液进行动态上样吸附;
(5)用去离子水洗去树脂表面的物质以及一部分可溶于水的糖类物质;
(6)最后将树脂用乙醇洗脱,解吸吸附在树脂内的酚酸,所收集的洗脱液即为皱皮木瓜中总酚酸。
步骤(1)中用体积浓度为60%的乙醇溶液在90℃条件下加热回流5h,料液比为1:40。
步骤(4)中所使用的大孔树脂的型号为D101,树脂柱的径高比是1:4,上样浓度为1mg/mL,上样流速为2BV/h,上样体积为20BV。
步骤(6)中以4BV/h的流速洗脱4BV,收集洗脱液,洗脱液中总酚酸类物质含量大于6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在常规的纯化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大孔树脂吸附解吸原理,设计出一系列试验考察相关因素,最终得到了一整套最佳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可获得较好的提取率。具体而言,本发明中首先根据大孔树脂型号的不同,对酚酸类物质的吸附和解吸能力不同,筛选出最合适的大孔树脂型号。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提取纯化工艺步骤简单,生产效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提取纯化的方法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对各工艺参数的选择以及树脂种类的选择分别进行了重复性试验,以期得到最佳技术条件。
1)实验所用大孔树脂的主要特征
根据大孔树脂的极性及其它物理参数,筛选了如下6种型号的树脂,D101、AB-8、NKA-9、S-8、HPD750、D1400,进行预处理。
2)树脂的静态吸附和解吸试验
分别称取上述各型号树脂,置于锥形瓶,向其中加入一定浓度酚酸浸膏去离子水的溶解液,封口膜封口,置于恒温振荡器,25℃,120r/min,振荡24h,达到吸附平衡后过滤,将滤液进行福林酚法测定酚酸物质的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民族大学,未经中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953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