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处理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水的反应格栅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695199.3 | 申请日: | 2016-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8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廖立兵;吕国诚;梅乐夫;魏耀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28;B01J20/30;B01J20/22;C02F103/06;C02F103/0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6 | 代理人: | 刘冬梅,路永斌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处理 地表 径流 地下水 反应 格栅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水处理用的反应格栅制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水的反应格栅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造成水体尤其是地下水严重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对水污染的处理有多种方法,其中,吸附法由于其低成本、无二次污染的优点而备受关注。
国内外学者对地下污水的治理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其中,填充有吸附介质的可渗透反应格栅作为新发展的技术具备良好的性能,在经济上节省也很显著,因此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但是,现有技术中对处理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水的反应格栅涉及较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处一种新型反应格栅,所述反应格栅一部分结构位于地上,用于处理地表径流,一部分结构位于地下,用于处理浅层地下水,使反应格栅实现了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水的处理,同时,所述反应格栅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水处理剂,实现了高效的水处理效果,从而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水的反应格栅的制备工艺,具体体现在:
(1)一种用于处理地表径流和浅层地下水的反应格栅的制备工艺,其中,所述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挖掘填充坑,并在填充坑的地上的左右两侧浇筑混凝土;
步骤2、在填充坑底部铺设防水层,并在填充坑内架设取样井;
步骤3、进行格栅主体2的填充以及前端缓冲区1和后端缓冲区3的堆砌;
步骤4、进行测试,然后封顶;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中,
在步骤1中,所述填充坑为长方体形凹坑;和/或
在步骤1中,所述填充坑的深度为0.5~1.5m,优选为0.8~1.2m,更优选为1m;和/或
在步骤2中,在每个取样井上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多个取水点,优选设置2~5个,更优选设置3~4个;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制备工艺,其中,步骤3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3-1、堆砌石块形成前端缓冲区1和后端缓冲区3:在填充坑前后两端的地面上堆砌石块,分别形成前端缓冲区1和后端缓冲区3;
步骤3-2、向填充坑内填充填料形成格栅主体2:向填充坑内从前向后依次同时填充石子、水处理剂和石子,直至填充至地面以上且与前端缓冲区1和后端缓冲区3的最高点平齐,因此,从前往后分别形成组成前端固定区21、水处理区22和后端固定区23;
(4)根据上述(1)至(3)之一所述的制备工艺,其中,
所述前端缓冲区1和后端缓冲区3均为三角柱形结构,其纵向截面均呈三角形;和/或
所述石块的直径为3~20cm,优选为5~15cm,更优选为10cm;
(5)根据上述(1)至(4)之一所述的制备工艺,其中,所述前端缓冲区1包括前端底面11,所述后端缓冲区3包括后端底面31,优选地,
所述前端底面11的纵向宽度与后端底面31的纵向宽度之比为(1.1~1.5):1,优选为(1.2~1.4):1,更优选为1.3:1;和/或
所述前端底面11的宽度为1~3m,优选为1.5~2.5m,更优选为2m;
(6)根据上述(3)至(5)之一所述的制备工艺,其中,在步骤3-2中,
所述格栅主体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所述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地下部分的深度之比为(1~2):1,优选为(1.2~1.8):1,更优选为1.5:1;和/或
所述石子的粒径为0.5~3cm,优选为0.5~2.5cm,更优选为1~2cm;和/或
所述水处理剂包含沸石、表面活性剂和水;
(7)根据上述(6)所述的制备工艺,其中,
所述沸石的粒径为0.5~1.5mm,优选为1~1.5mm;和/或
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和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优选地,所述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所述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咪唑氯化物;
(8)根据上述(6)或(7)所述的制备工艺,其中,
基于100重量份的沸石,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2~5重量份,优选为3~4重量份,更优选为3.5重量份;和/或
基于100wt%的表面活性剂,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2~20wt%,优选为5~15wt%,更优选为10wt%;和/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951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水处理剂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可渗透反应格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