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步去除焦化反渗透浓水中硝态氮、氨氮和COD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693814.7 | 申请日: | 2016-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8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恩超;何晓蕾;张毅;武红卫;唐凌;洪涛;叶倩;吴昊;施瑞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步 去除 焦化 反渗透 水中 硝态氮 cod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焦化反渗透浓水深度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焦炭大国。炼焦是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的典型“两高一资”行业。生产焦炭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水,我国每年约排放1亿吨焦化废水。
焦化废水是煤在高温干馏以及煤气净化、化学产品精制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其中含有酚、氨氮、氰、苯、吡啶、吲哚和喹啉等几十种污染物,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浓度及污水色度高、毒性大,性质非常稳定,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废水。
目前国家对废水的排放标准及相关的“节能减排”政策正逐步提高,上2012年10月1日起颁布了新的《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其中《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自2015年1月1日起,现有企业执行的的焦化排水指标有严格的要求。
废水回用是废水处理的最终目标,是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手段。目前简单的焦化废水回用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企业要求,将生化处理后的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是必然的趋势。
国内的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是采用反渗透技术将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作为钢铁企业循环冷却用水,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反渗透产生的浓水的处理。
因此,反渗透工艺产生的污染物如果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势必会对水体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根据焦化反渗透浓水的水质水量情况,开发出快速、高效的去除硝态氮、氨氮和COD的方法。开发焦化反渗透浓水的深度处理的工艺和装置,以绿色工艺和节能减排为主要任务,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应对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焦化反渗透浓水中硝态氮、氨氮和COD的环境污染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焦化反渗透浓水的水质水量情况,开发出快速、高效的去除硝态氮、氨氮和COD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开发焦化反渗透浓水的深度处理的工艺和装置,以绿色工艺和节能减排为主要任务,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应对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同步去除焦化反渗透浓水中硝态氮、氨氮和COD的方法,使用设置有曝气系统及PLC控制pH自控系统的两段式缺氧好氧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两段式缺氧好氧反应池设置葡萄糖加药系统的缺氧Ⅰ段,设置有多孔泡沫海绵填料的好氧Ⅰ段,设置有乙酸钠加药系统的缺氧Ⅱ段,设置有针刺聚氨酯纤维条状填料的好氧Ⅱ段;
焦化反渗透浓水顺序进入缺氧Ⅰ段,在缺氧Ⅰ段,由葡萄糖加药系统,按照碳氮比4~5:1的比例投加葡萄糖,确保缺氧Ⅰ段反硝化碳源充足,缺氧Ⅰ段的出水硝态氮为8~26mg/L,氨氮为1~5mg/L,
PLC控制pH自控系统通过添加浓度1~8%的盐酸,确保缺氧Ⅰ段和缺氧Ⅱ段中的pH值维持在6.5~7.8之间,
曝气系统确保好氧Ⅰ段和好氧Ⅱ段溶解氧为3~6mg/L,
焦化反渗透浓水经过好氧Ⅱ段,通过出水泵达标排放。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同步去除焦化反渗透浓水中硝态氮、氨氮和COD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焦化反渗透浓水的电导率为16200~18300us/cm,硝态氮为60~120mg/L,氨氮为1~5mg/L,COD为37~78mg/L。
所述焦化反渗透浓水通过管道进入进水箱,进水箱的功能是调节水量。进水箱中的焦化反渗透浓水通过进水泵打入两段式缺氧好氧反应池。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同步去除焦化反渗透浓水中硝态氮、氨氮和COD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缺氧Ⅰ段依靠机械搅拌保持溶解氧在0~2mg/L,缺氧Ⅰ段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5小时,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为2650~2950mg/L,污泥泥龄为8~10天。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同步去除焦化反渗透浓水中硝态氮、氨氮和COD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好氧Ⅰ段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8小时,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为6350~8650mg/L,污泥泥龄为15~20天。
根据本发明所述一种同步去除焦化反渗透浓水中硝态氮、氨氮和COD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好氧Ⅰ段中设置的多孔泡沫海绵填料,直径为10~16mm,孔隙率为88~93%,比表面积为6000~8500m2/m3。
利于细菌和原生动物进入空隙,因此提高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提高了去除污染物去除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938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