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机插秧专用育苗基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92590.8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78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程的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市中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A01G24/27;A01G24/20;A01G24/15;A01G24/1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2230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酒糟渣 木薯渣 蛭石 水稻机插秧 营养元素 育苗基质 过磷酸钙 规范化生产 农业废弃物 生物发酵菌 再循环利用 堆制发酵 混合配置 节约资源 磷酸二铵 配方科学 生态环境 水稻秧苗 体积计量 机插秧 体积比 有机肥 草炭 盘根 螯合 标准化 栽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机插秧专用育苗基质,由以下原料构成:木薯渣:酒糟渣:蛭石体积比为4:1:1,所述木薯渣、酒糟渣分别按每立方添加2‑2.5kg生物发酵菌,堆制发酵完熟,然后再与蛭石、营养元素混合配置,其中营养元素按木薯渣、酒糟渣和蛭石总体积计量加入螯合有机肥1500g~3000g/m3,磷酸二铵1500 g/m3,过磷酸钙2000g~3000g/m3。本发明实现木薯渣、酒糟渣农业废弃物再循环利用代替草炭,配方科学,易于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栽培的水稻秧苗叶绿、根壮、根白、盘根力强,完全适应机插秧的要求,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基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机插秧专用育苗基质。
背景技术
在我国,水稻产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其核心之一就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包括水稻机插秧机械化应用与规模化发展。机插秧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实现水稻育苗轻基质化,以适应机械化插秧要求。传统的水稻轻基质育苗主原料为草炭,但是草炭资源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西南地区,原先的滥挖滥采,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同时因路途遥远,原料成本居高不下。
木薯渣、酒糟渣为本地农业废弃物,未能合理利用,给当地食品加工厂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果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将木薯渣、酒糟渣发酵、开发为优质的水稻育苗轻基质原料,是适应我国水稻产业机械化规模化的现实之需,是发展我国农业可持续之需。
目前虽也有木薯渣或酒糟渣用作栽培植物基质的报道,但针对水稻机插秧,秧苗长势、根系活力、盘根能力、卷运能力均有特殊要求,因此秧苗长势能否达标是关键,基质组份的合理配置对秧苗生长起决定性作用,因而不是随意组合可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稻机插秧专用育苗基质,实现木薯渣、酒糟渣农业废弃物再循环利用、代替草炭、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稻机插秧专用育苗基质,由以下原料构成:木薯渣:酒糟渣:蛭石体积比为4:1:1,所述木薯渣、酒糟渣分别按每立方添加2.0-2.5kg生物发酵菌,堆制,高温发酵完熟,然后再与蛭石、营养元素混合配置,其中营养元素按木薯渣、酒糟渣和蛭石总体积计量,加入螯合有机肥1500g~3000g/m3,磷酸二铵1500g/m3,过磷酸钙2000g~3000g/m3。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木薯渣为木薯加工酒精后的废弃物;酒槽渣为稻米下脚料加工酒精后的废弃物;蛭石为云母类次生硅质矿物,在800~1100℃受热膨化后形成的紫褐色海绵状物质。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螯合有机肥中N-P2O5-K2O≥16%,有机质≥20%,微量元素钙、镁、硫、铁、硼、锌的总量≥2.6%,黄腐酸钾、氨基酸≥10%;磷酸二铵的总养分≥64%,其中N-P2O5-K2O=18-46-0;过磷酸钙中五氧化二磷≥12%,其中含有多效锌≥2%。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木薯渣、酒糟渣发酵温度为52-68℃。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一、本发明主要原料木薯渣、酒糟渣为当地食品加工厂农业废弃物,量大,周年化生产,就地取材,可规模化、周年均衡供应。同时原料成本与草炭相比,每立方降低约280元,节约成本240~250%,可大幅降度节约成本。
二、本发明工艺简单,配方科学,生产容易,易于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水稻秧苗叶绿、根壮、根白、盘根力强,完全适应机插秧的要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市中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淮安市中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925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