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作物秸秆两步纤维化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89345.1 | 申请日: | 2016-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39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由男;曹立勇;汪向东;曾凡荣;陈再高;王艳丽;秦叶波;蒋玉根;叶淑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安徽省桐城市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7K9/00 | 分类号: | B27K9/00;B27K5/00;B27J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张晓红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作物 秸秆 纤维化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再生资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作物秸秆两步纤维化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农作物秸秆是籽实收获后纤维成分含量很高的农作物残留物,包括玉米、稻草、小麦、马铃薯等的秸秆。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报道,世界上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每年产生的秸秆17亿吨,其中被利用的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不足2%。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非常丰富,每年产量达数亿吨。据研究,我国的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6亿吨,其中玉米秸秆2亿多吨,小麦秸秆1亿多吨,水稻秸秆1亿多吨,油料作物秸秆约500万吨,豆类作物秸秆约300万吨,其它杂粮秸秆约200万吨,薯类、藤叶约160万吨,棉花秆约140万吨,甘蔗残枝约650万吨。除秸秆直接还田和收集损耗约占15.0%外,秸秆可获得量约为5亿吨。这丰富的秸秆资源在我国的利用率却很低,目前仅为33%,其中大部分未加处理,经技术处理后利用的仅占2.6%。其余大部分秸秆被作为废弃物焚烧掉或是仅仅当作燃料,不仅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而且污染日益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其中,农业烧荒现象多年存在,仅仅凭借行政部门的单纯“禁烧”,难以解决农业秸秆焚烧问题。要减少乃至杜绝烧荒问题,要注意解决好秸秆的出路问题,即如何提高农业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使其变废为宝、废物资源化。目前对稻草秸秆的利用,仅限于还田以及掺入肥料发酵。稻草还田,一方面受到数量限制,另一方面还受时间限制。如果短时间里不能腐烂,就会影响下一季农作物的种植,至于掺入有机肥料发酵,数量更受限制,这些利用都有明显的局限性,也无法解决大量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如果仅以初始状态,采用传统的农家处理技术,是难以进行规模化开发的,而将农作物秸秆纳入工业化开发的范围,农作物秸秆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个可造福人类的天然资源。农业秸秆资源化的途径主要有秸秆还田(绿肥)、能源化(生物质能)、原料化(用于建筑、印刷等行业)、饲料化、基料化等。所有上述资源化利用途径的首要前提均需要秸秆粉碎。秸秆粉碎的越细,后续的资源化利用效率越高,越省时省事,最佳的是将秸秆纤维化。秸秆粉碎常用的工业设备有饲料粉碎机和搓揉机。饲料粉碎机粉碎时要求秸秆的含水量较低,秸秆进入粉碎机前需要晾晒或者烘干。揉搓机粉碎秸秆时,虽然对秸秆含水量要求不高,但是效率较低,耗能较高,且难以大量通过揉搓方式粉碎秸秆。截至目前为止,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时的粉碎处理,一般是采用铡草机铡碎后堆积发酵,或者直接堆积秸秆发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安徽省桐城市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安徽省桐城市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893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优质柳木软化剂
- 下一篇:一种竹子防霉防腐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