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内应力汽车桥壳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87537.9 | 申请日: | 2016-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2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罗毅;习天辉;郭斌;陈颜堂;董中波;程吉浩;范巍;张开广;刘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8/02;C22C38/14;C22C38/12;C22C38/06;C21D8/02;C21D6/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8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板 汽车桥壳 成分重量百分比 生产周期 市场竞争力 轧制 板坯连铸 生产步骤 生产效率 铸坯加热 转炉冶炼 矫直机 矫直 生产工艺 冶金 应用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内应力汽车桥壳用钢板,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13~0.19%,Si:0.20~0.40%,Mn:1.30~1.60%,Nb:0.001~0.025%,Ti:0.005~0.030%,Als:0.015~0.045%,P≤0.015%,S≤0.007%,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生产步骤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板坯连铸、铸坯加热、轧制、矫直机矫直和自然冷却。本发明钢板冶金质量优异,内应力小,生产工艺简单易控,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易于大规模生产,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材料中的低合金结构钢制造领域,具体地指一种低内应力汽车桥壳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桥壳是汽车行驶系统的主要构件之一,用来支承车架及车架后部各总成的重量。汽车桥壳一般由钢板作为原料进行冲压,然后焊接成形。随着国内汽车的发展,桥壳用钢板的用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大部分桥壳用钢板采用热连轧-卷曲-开平的工艺生产,其产品在后期桥壳生产的料片冲压过程中,由于钢板的内应力过大,导致下料后的料片出现翘曲和冲压开裂的现象,影响汽车桥壳的正常生产。
公开号为CN10166009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抗拉强度510MPa级汽车用热轧冲压桥壳钢及其制备方法,其产品因内应力偏大而影响后期桥壳的正常生产。
公开号为CN10496281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板形的热连轧桥壳钢及其制造方法,但该方法生产的产品在后续加工中仍然出现变形,从而影响生产顺行。
因此,合理设计碳和合金元素的种类及含量,开发简单合理的生产工艺,研发出具有低内应力和优异综合性能的汽车桥壳用钢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解决目前国内低内应力汽车桥壳用钢板生产中的一些技术瓶颈,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工艺简单可控、综合性能优良的低内应力汽车桥壳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内应力汽车桥壳用钢板,钢板的化学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如下:C:0.13~0.19%,Si:0.20~0.40%,Mn:1.30~1.60%,Nb:0.001~0.025%,Ti:0.005~0.030%,Als:0.015~0.045%,P≤0.015%,S≤0.007%,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进一步地,钢板的化学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如下:C:0.13~0.19%,Si:0.25~0.35%,Mn:1.40~1.50%,Nb:0.010~0.015%,Ti:0.015~0.020%,Als:0.015~0.045%,P≤0.015%,S≤0.007%,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进一步地,钢板的化学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如下:C:0.15%,Si:0.30%,Mn:1.45%,Nb:0.012%,Ti:0.018%,Als:0.030%,P:0.005%,S:0.0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
本发明的低内应力汽车桥壳用钢板中各化学成分的作用如下:
碳(C):碳是提高钢板强度最有效且廉价的元素之一,随着C含量的增加,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之提高,为保证钢板的强度,C含量不小于0.13%,但其含量超过0.19%,则冲压成形性和焊接性降低。因此,本发明C含量限定在0.13~0.19%。
硅(Si):硅是常用的脱氧剂,有固熔强化作用,有利于提高钢的弹性极限和改善其综合性能,但Si含量较高时,降低了钢的韧性、塑性及延展性,易导致冷脆不利于焊接。因此,本发明将Si的含量目标值控制在0.20~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875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塑料裂解设备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磁控溅射镀膜机用的基片固定夹具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