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三元复合驱采收率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676100.5 | 申请日: | 2016-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5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 发明(设计)人: | 孔柏岭;唐金星;刘艳华;罗九明;李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交联聚合物体系 采收率 段塞 三元复合体系 三元复合驱 主体段塞 油藏条件 高含水 后置 前置 油田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三元复合驱采收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注入0.05PV~0.15PV交联聚合物体系前置段塞;2)注入0.15PV~0.30PV三元复合体系主体段塞;3)注入0.02PV~0.05PV交联聚合物体系调剖段塞;4)注入0.15PV~0.20PV三元复合体系主体段塞;5)注入0.05PV~0.15PV交联聚合物体系后置段塞。该方法实现了在高采出程度、特高含水、高温的油藏条件下,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目标,在双河油田Ⅳ5‑11层系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发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三元复合驱采收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三元复合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幅度远远高于聚合物驱技术,对于中国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东部老油田具有非常明显的技术优势。国内三元复合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为主。大庆油田在45℃油藏工业化应用三元复合驱技术,取得优异的增油降水效果;胜利油田在小于70℃油藏开展一个多井组先导试验和一个扩大的应用区块,也取得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由于无机碱的地面结垢和地层伤害问题,国内外未能在更高温度的油藏开展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应用。
CN1417284A公开了一种烷基苯磺酸盐为主表面活性剂在三元复合驱油中的应用,由三元主段塞、副段塞及后续保护段塞组成,其中三元主段塞的注入量为0.35PV,配方为0.2%表面活性剂+1.0%碱+1800mg/L聚合物,粘度为45mpa·s;三元副段塞的注入量为0.1PV,配方为0.1%表面活性剂+1.0%碱+1600mg/L聚合物,粘度为40mpa·s;后续保护段塞分别为0.1PV的1000mg/L的聚合物和0.1PV的500mg/L的聚合物。
王红庄等(油田化学,20014年9月25日)研究了复合驱段塞设计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分别研究了单段塞,不同浓度的三元复合驱段塞,以聚合物驱为前置段塞、三元复合驱为单段塞注入方式对采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化学剂用量下,采用表面活性剂浓度递减的梯度段塞注入方式和碱浓度递减的梯度段塞注入方式均可有效提高驱油效率。
以上现有技术中,三元复合驱的以上注入方式在采出程度低、含水低、地层温度低的油田中应用效果良好,河南油田的双河油田Ⅳ5-11层系,地质储量315.7×104t,原油粘度3.3mPa.s、地层温度81℃、综合含水97.8%、采出程度53.3%,其技术难点是如何在高采出程度、特高含水、高温的油藏条件下,实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目标;其技术特征是交联聚合物体系与三元复合体系组合应用,达到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驱油效率的协同效应,更大幅度的提高采收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提高三元复合驱采收率的方法,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三元复合驱的注入方式应用范围有限,不能在高采出程度、特高含水、高温的油藏条件下,更大幅度的提高采收率。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三元复合驱采收率的方法,包括:以以下步骤注入段塞:
1)前置段塞:注入0.05PV~0.15PV交联聚合物体系前置段塞;
2)主体段塞:注入0.15PV~0.30PV三元复合体系主体段塞;
3)过程调剖:注入0.02PV~0.05PV交联聚合物体系调剖段塞;
4)主体段塞:注入0.15PV~0.20PV三元复合体系主体段塞;
5)后置段塞:注入0.05PV~0.15PV交联聚合物体系后置段塞。
进一步的,步骤4)中,注入主体段塞过程中,如出现化学剂窜流,返回步骤3)进行过程调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761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轧大粗糙度表面耐候钢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离子碰撞加速式电推力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