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美国高科技大地还原土壤复育技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673457.8 | 申请日: | 2016-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5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宥彤;蔡尔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人本自然身心灵调理有限公司;蔡尔晟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1 | 代理人: | 刘祖芬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美国 高科技 大地 还原 土壤 技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美国高科技大地还原土壤复育技术方法,尤指一种利用土壤微量元素的元素颉颃(交换)作用,使重金属污染和酸化及贫瘠的土壤可以还原的还原土壤的复原方法。
背景技术
重金属一般是指密度大于5g/cm2的金属元素,如:砷、镉、铬、汞、镍、铅、锌、铜等,该重金属会通过饮食、呼吸或是直接接触的方式进入人体,且重金属进入人体后极易积存在大脑、肾脏等器官,渐进式的损坏身体正常功能;重金属在人体内大部分会与人体内的蛋白质、核酸(DNA、RNA)结合,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主要是进行酵素反应,当这些酵素和重金属结合时,即会导致酵素的活性消失或减弱。另外,当重金属和核酸结合,便会导致核酸的结构发生变化,使得基因突变,影响细胞遗传,产生畸胎或癌症。
而于现今社会环境中,由于工商产业的发达,于许多产业制作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废水或于石化业、废五金等燃烧时产生的废气,都会对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且被植物所吸收,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内,进而严重的影响人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基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发明。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美国高科技大地还原土壤复育技术方法,利用土壤微量元素的元素颉颃(交换)作用,使受重金属污染和酸化及贫瘠的土壤可以还原。
根据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美国高科技大地还原土壤复育技术方法,该方法借由一土壤纳米小分子微量元素的粉末(72种稀有矿物元素)中所富含天然的氧、钙、镁、铁、硒以及锗等数十种大量和微量元素成份,借由将该粉末洒入受重金属污染、酸化以及贫瘠的土壤中,通过该粉末物理电位(电解质)特性的元素颉颃(交换)作用,使受重金属污染和酸化及贫瘠的土壤可以还原,如此,种植农作物时,就算土壤中存在原有的重金属污染,植物也不会吸收,农作物可依赖土壤中原有的微量元素成长。
该粉末具有至少27种可定性定量的活性矿物质微量元素,其中,27种活性矿物质微量元素包括:铁(Fe)元素、镍(Ni)元素、锰(Mn)元素、铜(Cu)元素、锌(Zn)元素、硼(B)元素、钼(Mo)元素、氯(Cl)元素、氧(O)元素、钠(Na)元素、镁(Mg)元素、铝(Al)元素、硅(Si)元素、磷(P)元素、硫(S)元素、钾(K)元素、钙(Ca)元素、钪(Sc)元素、钛(Ti)元素、铬(Cr)元素、钒(V)元素、镓(Ga)元素、硒(Se)元素、锗(Ge)元素、镧(La)元素、钐(Sm)元素、钴(Co)元素等;这些活性矿物质微量元素与各种有益菌微生物群搭配作用,借由分子间的颉颃/协同/吸附及渗透,不但能还原大地土质结构,使土壤复原能够永久利用,更能强化农作物体质,使其产量增加且质量更优良。
土壤粒子同时带正电子及负电子,当pH提高时,诱发酸根部解离出带正电的质子(释出H+)而带负电,有助于吸附其他阳离子。反之,当pH降低时,则-NH2接受质子而带正电,有助于吸附其他阴离子。
根据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将土壤通气性分为四级:(1)通气良好土壤,+700mv至+400mv,(2)中度还原土壤,+400mv至+100mv,(3)还原土壤,+100mv至-100mv,(4)极还原土壤,-100mv至-300mv。一般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在+340mv左右时氧气尚足,至+225mv时硝酸根开始还原,+200mv时锰离子开始还原,+120mv时铁离子开始还原,而-150mv时硫酸根开始还原产生颉颃(交换)作用使土地能获得平衡。
为便贵审查员能对本发明的目的及其功效,做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粉末烧结成颗粒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颗粒状11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人本自然身心灵调理有限公司;蔡尔晟,未经人本自然身心灵调理有限公司;蔡尔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734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