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发热量的铁泥在生产水泥熟料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65549.1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77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谢章飞;周海明;凌军;莫兰军;贾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润水泥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7/42 | 分类号: | C04B7/42;C04B7/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郭炜绵 |
地址: | 510460 广东省广州市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熟料 铁泥 发热量 窑尾 生产水泥 掺入 喷入 生料 窑头 煅烧 水泥熟料煅烧 铁质校正原料 化学反应 燃料 强度增加 生料配料 质量稳定 煤耗 回转窑 燃烧器 粉磨 结粒 煤粉 应用 节约 煤炭 | ||
本发明公开了含发热量的铁泥在生产水泥熟料中的应用,该方法是将含发热量的铁泥掺入水泥熟料煅烧的燃料——煤粉中,一同粉磨,随后一同从回转窑的窑头和窑尾喷入窑内进行煅烧和化学反应,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将铁泥在生料配料站掺入。本发明中,含发热量的铁泥除了作为铁质校正原料之外,还起到燃料的作用,将其与煤炭混合后经窑头和窑尾燃烧器喷入窑系统,和生料在气流中混合煅烧,避免了生料囤积在窑尾,因温度高而液相提前出现,导致熟料结粒大、烧不透等问题。本发明制得的熟料质量稳定,3天强度增加0.1‑0.4MPa,同时熟料标煤耗可下降3‑10公斤,吨熟料成本可节约1.44‑6.56元左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泥领域,具体涉及含发热量的铁泥在生产水泥熟料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含发热量的铁泥是指钢铁厂从冶炼炉前收尘后,排出来像泥浆一样的渣子。钢厂每天产生700-800吨含发热量700-3500千卡/公斤的铁泥废渣。
目前,有将含发热量铁泥作为铁质校正原材料的,在生料配料站掺入,占生料质量2%左右,每月可消耗1万吨含发热量铁泥;但是这个配比太小,含发热量铁泥无法大规模应用。节能降耗效果不明显,吨熟料标煤耗仅下降1公斤左右,吨熟料成本下降0.5元左右。
但若使含发热量铁泥在生料中占比大于2%,则会导致水泥熟料质量下降,其原因是煅烧过程中液相提前出现,熟料结粒变大(>40mm),烧不透,熟料黄心料多,游离钙合格率<80%,熟料28天强度Cv>1.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使用技术的缺陷,提供含发热量的铁泥在生产水泥熟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含发热量的铁泥在生产水泥熟料中的应用,是将含发热量的铁泥掺入水泥熟料煅烧的燃料——煤粉中,随煤粉一同进入窑内进行煅烧和化学反应,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将铁泥在生料配料站掺入;
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
(1)将熟料烧成所需的各原料,按设计好的配料方案在调配站进行计量混合,再将上述混合物粉磨制备成生料,后送至均化库混合均匀,然后送入预热器预热;该过程中,铁质校正原料含发热量的铁泥不与其他原料进行粉磨和混合;
(2)将含发热量的铁泥与煤炭混合后粉磨,铁泥煤炭混合物的发热量控制在5200千卡/公斤以上,若低于这个发热量,烧成状况不稳定,影响窑产质量;
铁泥的用量在步骤(1)中已根据熟料的生产总量、配料方案等确定;在步骤(2)中,煤炭的用量根据混合物的发热量、单位铁泥的发热量、铁泥用量和单位煤炭的发热量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Q=(QM×A+QN×B)÷(A+B)
Q-铁泥煤炭混合物的发热量,QM-单位煤炭的发热量,A-煤炭用量,QN-单位铁泥的发热量,B-铁泥用量;
(3)利用分解炉对步骤(1)预热后的生料进行窑外分解,然后送入回转窑煅烧;在煅烧过程中,将步骤(2)的铁泥煤炭混合物从回转窑的窑头和窑尾喷入,最后将回转窑的煅烧产物送入冷却剂中冷却,得到水泥熟料。
含发热量的铁泥可用于生产现有技术各种类型水泥的熟料,因此涉及的配料方案按现有技术各种类型水泥的要求即可。优选地,适合于含发热量铁泥应用的熟料率值和熟料矿物含量分别是:饱和系数(KH)0.920,硅率(SM)2.35,铝率(IM)1.35;C3S(硅酸三钙)53-55%,C2S(硅酸二钙)21-22%,C3A(铝酸三钙)7-8%,C4AF(铁铝酸四钙)1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润水泥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华润水泥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655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扎带及其安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纤维状纳米硅酸盐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