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65452.0 | 申请日: | 2016-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4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英;郑潇潇;曾清海;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12 | 分类号: | H04W7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冯艳莲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资源 调度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以降低资源调度的发送时延满足未来业务的发送时延需求。该方法为,终端确定需要承载的业务满足资源调度请求发送的触发条件时,向基站发送资源调度请求,所述资源调度请求用于请求基站为终端分配上行资源,所述资源调度请求中包括所述业务的优先级指示、免调度发送指示、免调度发送失败指示、半静态资源请求和数据缓存量指示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基站基于所述资源调度请求为所述终端分配上行资源,这种资源调度方式,能够降低业务的发送时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下一代移动网络(Next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NGMN),如未来的5G移动通信系统除了需要支持传统的移动宽带(Mobile Broad Band,MBB)业务外,还需要支持各种需求不一的使用业务,NGMN将未来业务粗分为增强的MBB(evolved MBB,eMBB)业务,大连接机器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业务和高可靠低时延(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业务。这些业务对网络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如eMBB业务需要网络提供高带宽低时延;mMTC业务对时延不敏感,但需要网络提供超大数量的连接;URLLC业务需要网络提供极高的可靠性及极低的端到端时延,按照下一代无线通信的时延要求,对于URLLC业务的上行发送时延需求是0.5ms。
目前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终端(User Equipment,UE)处于连接态没有上行授权时,先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上发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请求基站分配少量资源,获得上行授权后发送缓存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BSR中包含逻辑信道和请求的数据缓存量,基站根据BSR中的逻辑信道的优先级和请求的数据缓存量来分配上行授权,UE在获得上行授权后再发送数据。按照目前的1ms 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R+BSR的调度请求过程约需要15ms。若TTI减低到0.1ms,在没有重传的情况下送时延大约2ms,因此无法满足未来业务的发送时延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以降低资源调度的发送时延满足未来业务的发送时延需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包括:
终端确定需要承载的业务满足资源调度请求发送的触发条件;
所述终端向基站发送资源调度请求,所述资源调度请求用于请求基站为终端分配上行资源,所述资源调度请求中包括所述业务的优先级指示、免调度发送指示、免调度发送失败指示、半静态资源请求和数据缓存量指示中的至少一个。
结合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确定需要承载的业务满足资源调度的触发条件,包括:
所述终端在数据缓存量为空且有所述业务的新数据到达时,确定满足资源调度请求的触发条件;或
所述终端承载在优先级指示满足预设条件的信道或切片或IP流上的所述业务的数据到达时,确定满足资源调度请求的触发条件;或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业务中承载在优先级指示满足预设条件的信道或切片或IP流上的业务的业务数据量大于预设的第一门限时,确定满足资源调度请求的触发条件;或
所述终端确定所述业务的业务数据量大于预设的第二门限时,确定满足资源调度请求的触发条件;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654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