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窝用户分簇通信方法、系统及eNodeB、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663017.4 | 申请日: | 2016-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4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陆晓东;王敏;乔晓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0/12 | 分类号: | H04W40/12;H04W40/32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方亮 |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窝 用户 通信 方法 系统 enodeb 终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用户分簇通信方法、系统及eNodeB、终端,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其中的方法包括:eNodeB根据用户终端的位置分布关系建立至少一个簇,确定属于簇的簇头终端和簇成员终端;eNodeB向簇头终端分配簇ID以及簇信道资源;簇头终端接收到在簇成员终端之间建立D2D连接的请求,向D2D连接分配簇信道资源,以使簇成员终端之间通过簇信道资源进行通信。本发明的方法、系统及eNodeB、终端,通过将小区内的用户终端按位置划分为多个用户簇,按簇分配资源,簇头提供簇内信息汇聚广播并且实现簇内用户直接通信,可实现自主分簇、设备到设备通信,满足业务对通信时延、可靠性等传输特性的要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窝用户分簇通信方法、系统及eNodeB、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各种新型移动数据业务不断涌现,对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提出了新的性能需求。如车联网业务要求移动通信网络需要支持相距较近的移动用户之间的低时延快速响应与通信,同时车联网用户移动速度快,运动区域广,对网络覆盖能力与通信可靠性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基于蜂窝通信的传统移动通信网络,如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LTE-A(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长期演进技术升级版)系统包括核心网与无线接入网两个层面,其中在无线接入网侧主要依靠eNodeB(evolved Node B,演进型基站)作为蜂窝通信的基本节点。用户通过接入各个eNodeB小区建立无线连接并与核心网建立承载,实现用户间的移动通信服务。基于eNodeB的蜂窝式的组网结构实现了小区级频谱资源复用,提升了频谱资源利用效率,但是要求用户间通信必须经由eNodeB完成接入与数据转发,特别是当大量用户同时发起业务请求时,系统调度周期增大,难以满足低时延应用对用户间通信传输时延的要求,且在小区边缘等弱覆盖区域,难以保证用户间的可靠通信。因此,针对低时延应用等新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业务特点,研究如何基于蜂窝网络,实现资源有效分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用户间通信时延,提高通信可靠性是移动通信网络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蜂窝用户分簇通信方法、系统及eNodeB、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蜂窝用户分簇通信方法,包括:eNodeB根据用户终端的位置分布关系建立至少一个簇,确定属于所述簇的簇头终端和簇成员终端;所述eNodeB向所述簇头终端分配簇ID以及簇信道资源;所述簇头终端接收到在所述簇成员终端之间建立D2D连接的请求,向所述D2D连接分配所述簇信道资源,以使所述簇成员终端之间通过所述簇信道资源进行通信。
可选地,所述簇信道资源包括:簇公用信道资源和簇专用信道资源;所述簇头终端向所述D2D连接分配所述簇专用信道资源,以使所述簇成员终端之间通过所述簇专用信道资源进行通信。
可选地,所述簇头终端在所述簇内广播用户状态消息;所述簇成员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簇头终端的用户状态消息后,使用所述簇公用信道资源发送簇成员广播消息;所述簇头终端将所述簇成员广播消息在所述簇内进行广播;其中,所述簇成员广播消息携带的信息包括:用户标识、业务类型、业务内容。
可选地,所述簇头终端接收到在所述簇成员终端之间建立D2D连接的请求、向所述D2D连接分配所述簇信道资源包括:所述簇成员终端使用所述簇公用信道资源向所述簇头终端发送所述建立D2D连接的请求;其中,所述建立D2D连接的请求携带的信息包括:用户标识、目标用户标识、请求类型;所述簇头终端向所述簇成员终端发送D2D连接建立指示;其中,所述D2D连接建立指示中携带了簇专用信道资源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630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