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微镜模块及显微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53572.9 | 申请日: | 2016-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68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明;陈昌佑;林书圣;蒋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1/06 | 分类号: | G02B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徐东升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大安***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透镜 样品观察面 影像撷取模块 显微镜模块 壳体 显微镜装置 发光组件 光源 搭配使用 壳体内部 最短距离 出光面 入光面 出射 入射 发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微镜模块,与影像撷取模块搭配使用。显微镜模块包括壳体、凸透镜以及发光组件。壳体具有样品观察面,样品观察面位于壳体相对于影像撷取模块的一侧。凸透镜设置在壳体内部,且样品观察面至凸透镜的最短距离介于0.1mm至3.0mm之间。发光组件具有光源,且位于影像撷取模块与凸透镜之间。其中,光源所发射出的光线由凸透镜的入光面入射,并由凸透镜的出光面出射至样品观察面。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显微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微镜模块及显微镜装置。
背景技术
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或量测微小样品的装置,尤其应用在材料科学、基础生物学及生物医学研究方面。其中,显微镜又可分为透射式显微镜及反射式显微镜(又称金相显微镜)。透射式显微镜通常是用来观察透明或非常薄的样本物体,使光源的光线可直接穿过样本物体后再进入显微镜中,故常被用来观察生物组织。而反射式显微镜则常用来观察金属和矿物等不透明的样本物体,多应用在工学、材料领域。反射式显微镜的光源须通过偏光板形成偏振光,将部分光线转向垂直下射,随后经透镜投射在样本物体的表面,然后再由样本物体的表面反射光线,并依序通过物镜、偏光板、平面玻璃及目镜的放大,进入观察者的眼睛,其可用于观察样本物体表面的特性。
综上所述,由于反射式显微镜的内部需设置物镜、偏光板、平面玻璃及目镜,尤其是偏光板必须有特定的角度设计,进而使反射式显微镜有较大的体积。同时,反射式显微镜的机构较为复杂且难以携带,故常被置放于实验室内,且通常是供专业人员而操作执行。然而,反射式显微镜主要是应用在观察样本物体表面的特性,若每次遇到欲观察的样本物体,都必须通过采样至实验室后才能观察,将造成使用者的不便,且难以应用在非专业的一般使用者。换言之,反射式显微镜通常是应用在观察样本物体表面的特性,故更具有让使用者随身携带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显微镜模块及显微镜装置,其借助凸透镜与发光组件的光源的光线路径的结构设计,以大幅缩减显微镜模块及显微镜装置的体积,进而达到可便于携带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微镜模块,与影像撷取模块搭配使用。显微镜模块包括壳体、凸透镜以及发光组件。壳体具有样品观察面,样品观察面位于壳体相对于影像撷取模块的一侧。凸透镜设置于壳体内部,且样品观察面至凸透镜的最短距离介于0.1mm至3.0mm之间。发光组件具有光源,且位于影像撷取模块与凸透镜之间。其中,光源所发射出的光线由凸透镜的入光面入射,并由凸透镜的出光面出射至样品观察面。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显微镜模块,与影像撷取模块搭配使用。显微镜模块包括样品观察面、凸透镜以及发光组件。样品观察面位于显微镜模块相对于影像撷取模块的一侧。样品观察面至凸透镜的最短距离介于0.1mm至3.0mm之间。发光组件具有光源,且位于影像撷取模块与凸透镜之间。光源所发射出的光线由凸透镜的入光面入射,并由凸透镜的出光面出射至样品观察面。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微镜装置,包括影像撷取模块以及显微镜模块。显微镜模块与影像撷取模块连结。显微镜模块包括壳体、凸透镜及发光组件。壳体具有样品观察面,样品观察面位于壳体相对于影像撷取模块的一侧。凸透镜设置于壳体内部,且样品观察面至凸透镜的最短距离介于0.1mm至3.0mm之间。发光组件具有光源,且位于影像撷取模块与凸透镜之间,其中,光源所发射出的光线由凸透镜的入光面入射,并由凸透镜的出光面出射至样品观察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可见光光源或至少一个非可见光光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组件包括开关组件、至少一个可见光光源及至少一个非可见光光源,开关组件耦接于可见光光源及非可见光光源,以切换可见光光源与非可见光光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凸透镜具有翼部,且翼部位于凸透镜的周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源设置于凸透镜的周缘的其中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亿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535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