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脑损伤的合成肽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51607.5 | 申请日: | 2016-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793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万芪;陈娟;庄杨;张娅;万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弘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5/107 | 分类号: | C07K5/107;C07K7/06;C07K7/08;A61K38/07;A61K38/08;A61K38/10;A61P9/10;A61P25/00;A61P25/28;A61P25/16 |
代理公司: | 42222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火春<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肽 静脉给药方式 神经保护作用 生物医药技术 蛋白水解酶 氨基酸序 半胱氨酸 动物实验 血脑屏障 甘氨酸 脑损伤 脑卒中 缺血 式中 制备 治疗 灌注 游离 大脑 损伤 下水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肽及其在制备治疗脑损伤药物中的用途。该合成肽的氨基酸序列为X1‑X2‑L‑Ala‑(L‑Cys‑Gly)n‑X3(I),式中,X1是无或L‑Phe;X2是无或L‑Cys;X3是无或L‑Phe;X1、X3不能同时为无,n≤8,动物实验表明该类合成肽能在极低的剂量下通过静脉给药方式,透过血脑屏障,到达大脑,在脑内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游离的甘氨酸和半胱氨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减少脑的缺血灌注损伤,起到治疗脑卒中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合成肽及其在制备治疗脑损伤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甘氨酸是化学结构最简单的氨基酸,但具有复杂的功能。甘氨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控制神经元兴奋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动物实验发现甘氨酸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且在一些临床试验中也发现甘氨酸可明显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尤其是可以作为一个常规的精神安定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除此之外,甘氨酸还可以治疗心脏损伤和脑卒中。
L-半胱氨酸是一种神经调节物质,也是一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抗氧化剂。同时,它也是脑内谷胱甘肽的重要合成单位,合成的谷胱甘肽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帕金森病都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L-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属芳香族氨基酸。已有研究表明,L-苯丙氨酸可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将药物分子直接导入癌瘤区,其效果是其他氨基酸的3~5倍。
尽管甘氨酸和半胱氨酸都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但是外周给甘氨酸(800mg/kg)和半胱氨酸(500mg/kg)剂量过大,导致副反应严重,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类新的合成肽,它是由甘氨酸,半胱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四种天然氨基酸为原料脱水缩合而成,在生物学上是有活性的,在诊断学上是有用的并具有治疗脑损伤的作用。这些肽类特别稳定并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通过静脉途径给药仍是有效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合成肽,其结构特征,自N端至C端如下式I:
X1-X2-L-Ala-(L-Cys-Gly)n-X3(I),式中,
X1是无或L-Phe
X2是无或L-Cys
X3是无或L-Phe
X1、X3不能同时为无,n≤8,n为L-Cys-Gly的排列在序列中的重复次数,该类合成肽中存在三种蛋白水解酶切割位点,一个是L-Cys与Gly的连接点,一个是L-Cys与L-Ala的连接点,一个是肽两端L-Phe与式I中其它任意氨基酸的连接点,蛋白水解酶切割后产生游离Gly和L-Cys作为药物或药理活性基团,L-Ala是疏水性氨基酸,促进合成肽穿透细胞膜,L-Phe作为穿透细胞膜的载体,可携带合成肽分子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本发明中氨基酸缩写简称如下:
甘氨酸:Gly,G;L-半胱氨酸:L-Cys,C;L-苯丙氨酸:L-Phe,F;L-丙氨酸:L-Ala,A。
本发明中提到的Cys、Phe、Ala都是L型的。
在另一优选例中,合成肽可以选自以下任意一种:
(a)NH2-L-Phe-L-Ala-L-Cys-Gly-COOH;
(b)NH2-L-Phe-L-Cys-L-Ala-L-Cys-Gly-COOH;
(c)NH2-L-Cys-L-Ala-L-Cys-Gly-L-Phe-COO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弘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弘跃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516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