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标识分配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49741.1 | 申请日: | 201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8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雄;帅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26 | 分类号: | H04W8/26;H04W9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5106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标识 分配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标识分配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为UE分配的标识容易重复分配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接收网关设备发送的标识分配请求;获取在接收到标识分配请求时,最后一次成功分配的标识;将最后一次成功分配的标识自增,得到一个新标识;查找标识分配表中是否存在新标识,若存在,将新标识确定为本次成功分配的标识;并在值域区间包含新标识的一级表项对应的二级可分配标识表中,将新标识标记为已分配的不可用标识,并向网关设备发送标识分配成功响应。本发明成功分配一个标识时,将该标识标记为已分配的不可用标识,使得已成功分配的标识在未被成功释放之前,不可能被再次重复分配,进而实现标识分配的唯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识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移动数据业务不断发展,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无线通信商用势在必行。LTE主要关注2.3GHz~2.6GHz(千兆赫兹)相对较高的频段,这种高频段下使用室外站进行室内穿透覆盖的范围将大大降低。用户对吞吐量需求不断提高,覆盖扇区小型化趋势不可逆转。LTE Femto Cell(飞蜂窝)的基站设备具有体积小、布网灵活、功耗小、解决室内覆盖的同时增加容量、成本明显低于宏基站等特点,而统一接入和管理Femto基站的信令网关是必不可少的设备,是LTE时代灵活快速布网非常重要的一个解决方案。
满足LTE标准的信令网关设备必须实现S1接口协议,特别是S1-MME(控制平面接口)信令面控制协议。在S1-MME信令协议中使用eNB_UE_S1AP_ID在同一基站内部唯一标识移动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信令网关负责对来自基站的信令进行汇聚并转发到核心网,为此,信令网关必须在汇聚转发基站信令过程中为不同UE重新指派eNB_UE_S1AP_ID,并在信令网关系统中保存指派eNB_UE_S1AP_ID和原eNB_UE_S1AP_ID的映射关系,以避免不同基站的不同UE在使用相同eNB_UE_S1AP_ID的场景下,信令网关对于来自核心网的下行信令无法识别UE的问题。
现有信令网关设备为不同UE重新指派标识的方法通常为:
1、标识自动递增(或者递减)。当需要指派一个标识时,在上一次指派标识的基础上自增1作为本次指派的标识,由于eNB_UE_S1AP_ID在信令协议中被限制只有24位二进制的长度,当标识为指派为16777215时,下一次指派必须从1开始。该方法的缺点是,当信令网关接入大量的基站和UE后,在频繁的信令转发过程中,标识很容易被指派到16777215而需要从1开始,如果某些UE一直处于连接态占用着某些标识的有效期,在后续的标识指递增过程中,有可能这些标识被重复指派。如果重复指派,就会存在信令网关对于来自核心网的下行信令无法识别UE的问题。
2、利用UE信息生成标识。当需要指派一个标识时,信令网关获取UE的特定信息,例如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S-TMSI(Serving–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临时移动用户标识)等,生成一个值作为指派的标识。该方法的缺点是,UE的IMSI、S-TMSI的有效长度比eNB_UE_S1AP_ID大,在信令协议中指派的标识被限制只有24位二进制的长度,基于UE信息生成的值作为指派的标识很容易重复,如果重复指派,就会存在信令网关对于来自核心网的下行信令无法识别UE的问题。另外,如果利用UE的其他信息,信令网关必然需要增加额外的流程以获取这些信息,增加了流程控制逻辑和指派过程的时延,导致标识的指派过程在信令转发延时中的占比较大。
综上,当信令网关接入大量的基站和UE后,在频繁的信令转发过程中,信令网关为处于连接状态的UE分配标识时,因标识数量有限,信令网关为UE分配的标识容易分配重复的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497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高速公路在轨勘察仪
- 下一篇:一种图像采集与显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