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分析仪的流路控制系统及流路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649591.4 | 申请日: | 2016-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4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 发明(设计)人: | 石平;马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怡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35/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林青中 |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通阀 储液容器 流路 支管道 控制系统 泵取 公共端接口 后续切换 交叉污染 系统运行 自动分析 公共端 连通 协同 配合 分析 维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路控制系统及流路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流路控制系统及流路控制方法通过设置第一多通阀和第二多通阀协同配合,在相应储液容器中泵取液体至反应容器中,或从反应容器中泵取液体至相应储液容器中时,可始终保持第一多通阀的支管道与该储液容器连通,无需多次切换与该储液容器连接的第一多通阀,有利于降低第一多通阀的切换率,提高系统运行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并且在该储液容器中的液体取液结束后,可将与该储液容器连接的支管道中的液体退回至第一多通阀的下方,从而在后续切换第一多通阀时,第一多通阀的支管道与公共端接口处均无液体,可以避免切换时造成各支管道与公共端内的液体的交叉污染,有利于提高分析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仪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分析仪的流路控制系统及流路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自动分析仪器通常通过泵和阀的控制实现自动化的进样分析过程。由于需要取用液体样品、多种试剂、蒸馏水并需要排出废液和废水,流路系统普遍利用多位阀(又称多通阀)在多种容器的流路通道间进行切换。利用多位阀定量取用各种液体后转移至反应池或检测池中,或将反应池或检测池中的废液排至相应容器中。根据多位阀的结构,在多种容器的流路通道切换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污染,进而影响分析精度。并且传统的流路系统在多次取用相同容器内的液体或向相同容器多次排出液体时,需要多次切换多位阀,多位阀的使用率高,相应地运行寿命短,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避免交叉污染,提高分析精度且可降低多位阀的使用率的自动分析仪的流路控制系统及流路控制方法。
一种自动分析仪的流路控制系统,包括第一多通阀、第二多通阀、计量容器及控制泵;所述第一多通阀的主管道与所述第二多通阀的其中一支管道连通,所述第一多通阀的多个支管道用于与储液容器连接;所述第二多通阀的主管道与所述计量容器连通,所述第二多通阀的其他支管道用于与反应容器连接;所述控制泵与所述计量容器连通,所述控制泵用于将所述储液容器或所述反应容器中的液体泵入所述计量容器中,或者将所述计量容器中的液体泵入所述储液容器或所述反应容器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多通阀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支管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多通阀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管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多通阀为三通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量容器为计量管,所述第二多通阀的主管道与所述计量容器的底部连通;所述控制泵与所述计量容器的上部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计量容器上设有液位检测器或刻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泵为蠕动泵。
一种自动分析仪的流路控制方法,使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流路控制系统,所述流路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储液容器与所述第一多通阀的支管道连接,并将反应容器与所述第二多通阀的支管道连接;
将所述第一多通阀切换至相应的支管道,并将所述第二多通阀切换至与所述第一多通阀连通的支管道,开启控制泵,将相应储液容器中的液体经由所述第一多通阀及所述第二多通阀抽至所述计量容器内至所需的体积,关闭所述控制泵;
将所述第二多通阀切换至与相应的反应容器连接的支管道,开启控制泵,将所述计量容器中的液体泵入相应的所述反应容器中;
如此重复直至从前述储液容器中泵取所需的液体量至反应容器中;
将所述第二多通阀切换至与所述第一多通阀连通的支管道,开启所述控制泵,将所述第一多通阀中前述支管道内液体泵回至所述第一多通阀的下方;
当需要从其他储液溶液中泵取液体至反应容器中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怡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怡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495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换热器
- 下一篇:基于感知和自主计算定位导航的智能车导航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