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刺五加药材或包含刺五加药物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48412.5 | 申请日: | 201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90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方同华;徐秀杰;贾文娟;周广红;王维龙;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70 | 代理人: | 刘晔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五加 药材 包含 药物制剂 质量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刺五加药材及包含刺五加药物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中药刺五加为五加科(Araliaceae)五加属(Acanthopanax)灌木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的根、根茎和茎,广泛分布于亚洲的俄罗斯远东针叶林带,中国东北、河北及山西,日本和朝鲜的北方地区均有分布。在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刺五加,以五叶交加这良,故名五加,又名五花。五加治风湿,壮筋骨,其功良深,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又“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金买草,不言其贵”之说,对五加做了很高的赞誉。该药性温,味辛、微苦,无毒,入脾肾经,具补中,益精,坚精骨,强意志等功效。主要应用于脾肺气虚证、肾虚腰膝酸痛、心脾不足,失眠、健忘等症状。刺五加含有多种糖苷,为主要有效成分,还含有多糖、异秦皮定、绿原酸、芝麻素、硬脂酸、β-谷甾醇、白桦脂酸、苦杏仁苷等。因其明显的药理作用,继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自1950年代以来,从草本考证、资源分布、引种繁殖、生药鉴定、化学成分、生化药理、制剂生产及临床等各方面进行了有计划的研究工作,对刺五加的活性物质及其药理作用做了深入研究。近年来,更是对其做了多方位的研究,并进一步推进了刺五加在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多方位多层次应用。
刺五加主要化学成分有苯丙素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苯丙酸类)、三萜类、黄酮类、含氮化合物、多糖、氨基酸等。在中国药典2015版中,刺五加药材以紫丁香苷作为质控标准,具体为以1克药材计,紫丁香苷含量不低于0.050%。同样在中国药典2015版中,刺五加浸膏及其相关制剂的指控标准中,以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作为质控标准。但是刺五加成分过于复杂,上述检测标准仍不能较好地反应刺五加及其相关制剂的药效,不利于刺五加及其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
中国专利CN 201210049755公开了一种刺五加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其采用UPLC-UV对刺五加制剂中的紫丁香苷和刺五加苷E进行了检测,但该方法存在检测指标过少,评价不够精确以及重现性差等缺点。
非专利文献姚慧敏等,UPLC法同时测定野生刺五加果和根中5种主要成分的含量,中国药房,2016(12)公开了一种刺五加药材的检测方法,其通过UPLC-UV对刺五加药材中紫丁香苷、绿原酸、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和槲皮素-3-鼠李糖苷进行了检测,但该方法也同样存在重现性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刺五加药材及包含刺五加药物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其采用UPLC-DAD方法同时对刺五加药材及其相关制剂中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刺五加苷B、隐绿原酸、异嗪皮啶和刺五加苷E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可用于不同批次刺五加药材即及包含刺五加产品的含量分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对照品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制备及UPLC-DAD检测等步骤。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对照品溶液制备过程如下:取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刺五加苷B、隐绿原酸、异嗪皮啶和刺五加苷E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分别加10﹪~20﹪甲醇溶液超声溶解定容,必要时适当加热助溶,制成每1ml各含原儿茶酸6.5~70μg、新绿原酸150~230μg、绿原酸150~185μg、刺五加苷B 40~380μg、隐绿原酸150~190μg、异嗪皮啶10~14μg、刺五加苷E 40~200μg的混合溶液。
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UPLC-DAD检测条件为:色谱柱:ACQUITYUPLC HSS T3(2.1×100mm,1.8μm)配在线过滤柱;以0.5﹪甲酸-40%乙腈水溶液(V/V)为流动相A,以0.5%甲酸水溶液为(V/V)为流动相B,柱温为35℃;流速为每分钟0.25ml,进样量:3μl,检测器为DAD。
在进一步地实施方案中,UPLC-DAD检测的流动相洗脱条件为:
在更进一步地实施方案中,原儿茶酸、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的紫外检测波长为270nm;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嗪皮啶的紫外检测波长为325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484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料石偏心式振动筛
- 下一篇:一种待测土壤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