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48161.0 | 申请日: | 201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51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士昌;陈建宏;颜志中;李忠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H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丛芳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所述充电装置用以对储能元件进行充电。充电装置包含有主控制电路、连接界面、供电电路以及侦测电路。当储能元件与充电装置搭接时,连接界面耦接至温控元件两端。供电电路耦接至连接界面及主控制电路。侦测电路与连接界面耦接。当储能元件与充电装置搭接时,侦测电路将产生侦测信号,并且此侦测信号用以触发供电电路供应主工作电压至主控制电路。其中,当储能元件的温度超过门槛值时,温控元件使侦测电路不产生侦测信号,因此供电电路不供应主工作电压至主控制电路。通过本发明,充电装置在待机状态下的电力损耗可被最大限度的降低,且同时提供了电池过热保护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低待机损耗的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人已难以脱离电子产品,且对于各项电子产品的性能越趋要求,而在电子产品的使用上,电力则是最基本的需求。为了使产品的电池能持续重复使用,充电电池技术问世,而针对充电电池的充电装置也随之蓬勃发展。
当使用者欲对电池充电时,须将充电装置连接市电,通过充电装置将市电作稳压、变压等调整后才传入充电电池以充电。然而在未连接电池的情况下,只要充电装置与市电连接,电力即可进入充电装置的电路,并造成电力的损耗、浪费。因此,在充电装置未连接电池充电时,需要有一种待机机制来减少电力的损耗。传统上,充电装置通常通过系统输出开关控制信号来实现降低待机模式的消耗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充电装置在待机状态下的电力损耗。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提出一种充电装置。充电装置用以对储能元件进行充电。充电装置包含有主控制电路、连接界面、供电电路及侦测电路。当储能元件与充电装置搭接时,连接界面耦接至温控元件两端。供电电路耦接至连接界面及主控制电路。侦测电路与连接界面耦接,当储能元件与充电装置搭接时,侦测电路产生侦测信号,并且此侦测信号用以触发供电电路供应主工作电压至主控制电路。其中,当储能元件的温度超过门槛值时,温控元件使侦测电路不产生侦测信号,因此供电电路不供应主工作电压至主控制电路。
优选地,当储能元件与该充电装置搭接时,该供电电路供应待机电压至该温控元件的第一端,该侦测电路包含光耦合元件、开关元件以及侦测电阻元件。该供电电路耦接至该光耦合元件的第一端。该开关元件的第一端耦接至该光耦合元件的第二端,而该开关元件的控制端耦接至该温控元件的第二端。该侦测电阻元件的第一端耦接至该温控元件的第二端以及该开关元件的控制端。
优选地,该待机电压经由该侦测电阻元件与该温控元件分压产生分压电压,该分压电压导通该开关元件,使该光耦合元件产生侦测信号。
优选地,该侦测电路还包含稳压二极管。该稳压二极管耦接于该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与接地端之间,当温度变化使该待机电压经由该侦测电阻元件与该温控元件分压所产生的分压电压超出该稳压二极管的崩溃电压电平时,该开关元件关断,该光耦合元件不产生侦测信号。
优选地,该温控元件为设置在邻近储能元件表面的外部热敏电阻或设置在储能元件内的内建热敏电阻。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出一种充电系统。充电系统包含有储能元件及充电装置。储能元件包含温控元件。充电装置用以对储能元件进行充电,其包含有主控制电路、连接界面、供电电路和侦测电路。当储能元件与充电装置搭接时,连接界面耦接至温控元件两端。供电电路耦接至连接界面及主控制电路。侦测电路与连接界面耦接。当储能元件与充电装置搭接时,侦测电路产生侦测信号,并且此侦测信号用以触发供电电路供应主工作电压至主控制电路。其中,当储能元件的温度超过门槛值时,温控元件使侦测电路不产生侦测信号,因此供电电路不供应主工作电压至主控制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481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