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容灾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44630.1 | 申请日: | 201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7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周衡;郭建林;王玮;李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26;H04W24/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力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7 | 代理人: | 张传义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络 方法 装置 系统 | ||
一种网络容灾方法,包括:主用BBU和备用BBU分别实时检测自身与多个RRU之间的链路状态,并通过X2接口交换链路状态信息;当所述主用BBU和备用BBU通过互换的所述链路状态信息检测到所述主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小于所述备用BBU当前可用RRU链路个数时,对所述主用BBU与所述备用BBU各自对应小区的工作状态进行倒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容灾装置和网络容灾系统。本发明采用整体控制策略,由eNodeB互相协商并决策网络自愈,摆脱了网络自愈判决对上级网元的依赖,能够保证小区线性覆盖的完整性,同时实现了扁平化架构下的技术方案适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网络容灾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指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组织推行的蜂窝技术在无线接入方面的最新演进。LTE系统凭借在降低时延、提高用户传输数据速率、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使得其被运营商和设备商广泛接受并迅速推广。
LTE基站eNodeB(Evolved Node B)采用分布式架构,由基带单元设备BBU(BaseBand Unit)和射频远端设备RRU(Radio Remote Unit)构成,RRU和BBU之间是通过光纤传输。由于采用了更加扁平化的设计,LTE取消了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RNC(RadioNetwork Controller)的设置,eNodeB直接与上级网元EPC(Evolved Packet Core)连接,原有的BSC/RNC的一部分功能由eNodeB承担,另一部分转移到EPC侧实现。
网络容灾,是指网络设备在面临光纤链路故障、BBU断电或BBU单板故障,或者其他自然灾害导致的相关设备损毁等场景下,所提供的网络自愈能力。随着4G网络设备的普及,LTE系统需要像2G/3G设备一样,满足特殊应用场景下的网络容灾需求。
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将2G/3G的已有容灾组网技术直接移植到LTE来实现。例如,说明书附图中图6是将一至多个RRU链型连接,跨接在2个不同的BBU下,多个RRU从属于同一个逻辑小区,满足了小区线性覆盖的同时,也提供了BBU和光纤链路的容灾备份。图6的方案缺陷在于:当发生故障的光纤位于2个RRU之间时,链路上的一组RRU将被迫工作在2个不同的BBU下,导致小区分裂。对于那些严格禁止网络掉话,不期望频繁越区切换的场景,无法完全满足需求。说明书附图中图7是针对图6的一种改进:1至多个RRU使用星型连接的方式,跨接在2个不同的BBU下,任一RRU与某一侧BBU发生光纤链路故障时,通过上级网元实施整体倒换策略,一组RRU同时倒换到另一侧BBU下工作,从而保证了小区线性覆盖的完整性。但图7的方案无法直接移植到LTE中实现,因为2G/3G架构下,BBU与上级网元BSC/RNC的接口属于设备商的私有借口,设备商可以灵活定义接口中的消息内容和用途。而LTE架构下,BBU与上级网元EPC的接口变为标准接口,需要考虑不同设备商的互通问题,无法自定义其功能实现。此外,从设计角度出发,需要上级网元参与决策的容灾组网模式,无疑会造成系统复杂度的增加,导致系统运行对上级网元健康度的依赖增强,与网络扁平化的设计趋势相违背。现有LTE架构下,通过eNodeB节点之间的相互协作,实现外围功能的设计,无疑是一种更佳的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网络容灾方法,采用整体控制策略,由eNodeB互相协商并决策网络自愈,能够保证小区线性覆盖的完整性,同时实现了扁平化架构下的技术方案适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容灾方法,包括:
主用BBU和备用BBU分别实时检测自身与多个RRU之间的链路状态,并通过X2接口交换链路状态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446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需求侧能源互联系统、能源互联控制系统
- 下一篇:基于机房供电系统的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