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以及纺车式渔线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34543.8 | 申请日: | 2016-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7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池袋哲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野 |
主分类号: | A01K89/00 | 分类号: | A01K8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栗涛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车 式渔线轮 转子 以及 | ||
纺车式渔线轮中,在提高转子(3)的外观性的同时,降低集中在转子(3)上的应力。本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3),能够以卷线筒轴(15)为中心旋转。优选本转子(3)具有筒状部(29)、壁部(50)。筒状部(29)被离开所述卷线筒轴(15)规定的间隔配置。壁部(50)具有径向外侧部(51)和径向内侧部(52)。径向外侧部(51)与筒状部(29)的内周部形成一体。径向内侧部(52)从径向外侧部(51)开始朝向卷线筒轴(15)延伸。在此,径向外侧部(51)构成为比径向内侧部(52)的至少一部分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以卷线筒轴为中心旋转的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到纺车式渔线轮,尤其是具有所述转子的纺车式渔线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能够以卷线筒轴为中心旋转。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具有筒状部、一对转子臂、板状部。筒状部以与卷线筒轴间具有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一对转子臂各自的一端一体形成于筒状部的外周部。其中一个转子臂的顶端部上设置有引导渔线的线辊。板状部是从径向外侧部向卷线筒轴延伸的部分。板状部以一定的厚度一体形成于筒状部的内周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202006号
在现有技术的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中,渔线的张力通过线辊传递至转子臂。于是,与此张力对抗的应力通过转子臂传递至筒状部。因此,随着所述应力的增大,筒状部会有变形的危险。
至今为止,为了抑制该筒状部的变形进行了各种尝试。筒状部的刚性受板状部的刚性影响。例如,增加板状部的厚度、提高板状部的刚性可以抑制筒状部的变形。在这种情况下,板状部的厚度越大,在板状部的外周部与筒状部的内周部结合的部分,在筒状部的外周部上会有产生缩痕的危险。另外,在产生缩痕的情况下,在筒状部和板状部结合的部分会形成凹部。因此,在该凹部有产生应力集中的危险。并且也会增加转子的重量。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问题,做出了本发明,其目的在于,在提高转子的外观性的同时,降低转子上的应力集中。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实现转子的轻量化。
本发明所涉及的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能够以卷线筒轴为中心旋转。优选本转子具有筒状部、板状部。筒状部被以与卷线筒轴间具有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板状部具有径向外侧部和径向内侧部。径向外侧部一体形成于筒状部的内周部。径向内侧部从径向外侧部开始朝向卷线筒轴延伸。在此,径向外侧部构成为比径向内侧部的至少一部分薄。
优选本转子中,板状部的径向外侧部构成为比板状部的径向内侧部的至少一部分薄。由此,可以防止板状部的径向外侧部在接续筒状部的内周部的地方的缩痕。另外,由于防止了缩痕,因此可以防止板状部的径向外侧部在接续筒状部的内周部的部分的应力集中。即,可以在提高转子的外观性的同时,降低集中在转子上的应力。另外,还可以实现转子的轻量化。
此外,在本转子中,板状部的径向外侧部构成为比板状部的径向内侧部的至少一部分薄。换言之,板状部的径向内侧部的至少一部分构成为比板状部的径向外侧部厚。由此,可以在确保板状部的径向内侧部的刚性,即转子的刚性的同时,还取得上面所述效果。
(2)优选,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所涉及的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中,径向内侧部以朝向径向其厚度变薄的方式倾斜。由此,可以将板状部上的径向内侧部和径向外侧部平滑地接续起来。即,在确保板状部的刚性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板状部上的形状变化所对应的应力集中。
(3)优选,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所涉及的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中,径向外侧部包括第1环状板部。径向内侧部包括第2环状板部以及突出部。第2环状板部一体形成于第1环状板部的内周部。突出部从第2环状板部开始沿轴向突出。这样的结构也会取得与上面所述同样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野,未经株式会社岛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345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堆垛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面条机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