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水域地震勘探的压缩空气能震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633671.0 | 申请日: | 2016-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99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文;章哲辉;马锦国;伍卓鹤;邓杰方;程久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 |
| 主分类号: | G01V1/133 | 分类号: | G01V1/133;G01V1/3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4 | 代理人: | 高文龙 |
| 地址: | 5108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水域 地震 勘探 压缩空气 震源 装置 | ||
1.用于水域地震勘探的压缩空气能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外壳(15)、压缩空气源、冲击气缸(14)、法兰(6)、不锈钢底板(5)、气缸底垫板(10)和振动板(3),所述外壳(15)为竖向设置的中空筒体,冲击气缸(14)位于所述外壳(15)内,所述冲击气缸(14)具有两个进气口和一个排气孔,两个进气口通过两根进气管与所述的压缩空气源相连接,排气孔与排气管(20)相连接,所述冲击气缸(14)底部具有竖直向下设置的活塞杆(11),所述法兰(6)水平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15)的底部,所述的不锈钢底板(5)和振动板(3)均水平设置,不锈钢底板(5)为具有中心孔的环形板,不锈钢底板(5)位于法兰(6)的下方,所述法兰(6)的材质为PVC,不锈钢底板(5)与法兰(6)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4),振动板(3)位于不锈钢底板(5)的下方,振动板(3)与不锈钢底板(5)之间也设置有密封垫圈(4),法兰(6)、不锈钢底板(5)和振动板(3)三者通过竖向穿插的外紧固螺栓(1)相连接,所述的气缸底垫板(10)为设置在冲击气缸(14)与不锈钢底板(5)之间的具有中心孔的环形板,内紧固螺栓(13)竖向穿插不锈钢底板(5)、气缸底垫板(10)后与冲击气缸(14)的底部相连接,将冲击气缸(14)悬浮式固定在不锈钢底板(5)上,冲击气缸(14)的活塞杆(11)正对气缸底垫板(10)的中心孔、不锈钢底板(5)的中心孔以及振动板(3),所述振动板(3)、不锈钢底板(5)、气缸底垫板(10)以及冲击气缸(14)的底部围成一个封闭空腔(21),冲击气缸(14)的活塞杆(11)伸入该封闭空腔(21)内,该装置通过压缩空气源压缩空气来驱动冲击气缸(14)的活塞杆(11)向下运动高速撞击振动板(3),形成震源,通过振动板(3)与水域水体的直接接触,将震源振动以机械波脉冲的形式传入水中,以此来进行水域的地震勘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域地震勘探的压缩空气能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5)的材质为不锈钢或PV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域地震勘探的压缩空气能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空气源为空气压缩机,所有的密封垫圈(4)均为硅胶密封垫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域地震勘探的压缩空气能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根进气管与所述的压缩空气源之间还设置有一根主进气管(19),两根进气管以及一根主进气管(19)均与一个二位五通电磁阀(18)相连通,所述的进气管以及排气管(20)上均设置有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域地震勘探的压缩空气能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板(3)为圆板,振动板(3)的材质为不锈钢或铝合金或PVC或HDPE,更换不同材质的振动板(3),即可产生不同主频的振动子波,提供不同的穿透能力和分辨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水域地震勘探的压缩空气能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底端开口、顶端封闭的单端开口式中空筒体,由此形成所述装置为整体呈桶形的桶式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水域地震勘探的压缩空气能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吊挂绳索,所述的吊挂绳索系在所述外壳(15)上,用于将整个装置吊挂在勘探船边,同时通过吊挂绳索来调节该装置的沉放深度,使得该装置的沉放深度可调、可控、可变,从而获得不同主频的震动,以匹配振动子波的主频,达到更好的勘探效果,当该装置沉放到水底时构成水底震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水域地震勘探的压缩空气能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底端和顶端均开口的双端开口式中空筒体,外壳的顶端还与水平设置的中空的平衡囊壳(22)相连通,由此形成所述装置为整体呈T形的筏体,能够在水中自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水域地震勘探的压缩空气能震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多个,多个装置构成一个系统,多个装置呈点阵状均匀排布,多个装置组合在一起共同作业,所产生的振动波在垂直向下方向同相叠加,从而构成能量较大且具有一定指向性的震源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未经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3367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