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耐久性测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32683.1 | 申请日: | 2016-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45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李勇;唐兴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4 | 分类号: | G01R31/34;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10106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加载装置 电机 环境试验箱 耐久性测试 连接组件 测试台架 输出轴 实际工作状态 环境试验 夹持工装 模拟电机 转轴连接 加载 穿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结果更准确的电机耐久性测试设备。该电机耐久性测试设备,包括环境试验箱和可放置在环境试验箱内的夹持工装,还包括测试台架、扭矩加载装置和连接组件;所述扭矩加载装置设置在测试台架上,所述环境试验箱上设有可供连接组件穿过的过孔,所述扭矩加载装置的输出轴与环境试验箱上的过孔相对应,所述连接组件可将扭矩加载装置的输出轴与待测电机的转轴连接在一起。通过环境试验箱模拟待测电机的工作环境,并通过扭矩加载装置向待测电机进行负荷加载,能够更真实的模拟电机的实际工作状态,提高了电机耐久性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耐久性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电机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直接关系着使用该电机的设备的寿命和安全。因此,对电机进行耐久性测试,是电机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负载状态是影响电机耐久性的两个关键因素。例如:汽车后窗电机工作时,周围环境温度落差较大,其工作环境的温度范围一般在-40℃至70℃,且工作时间长;在低温环境中,电机内部轴承中的润滑脂极容易冻结,导致电机无法正常工作;而如果电机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将加速线圈绝缘漆的老化,减少电机的使用寿命。故必须要测试汽车后窗电机在高温环境和低温环境运行的耐久性、以及高低温环境交替循环运行的耐久性,以判断其是否能长时间应对复杂的工作环境。
现有的电机耐久性测试设备往往通过环境试验箱来模拟电机工作环境的温度,通过控制器控制待测电机的转速以控制输出转矩。由于不能很好的模拟电机的实际工作状态,因此测出的结果准确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试结果更准确的电机耐久性测试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机耐久性测试设备,包括环境试验箱和可放置在环境试验箱内的夹持工装,还包括测试台架、扭矩加载装置和连接组件;所述扭矩加载装置设置在测试台架上,所述环境试验箱上设有可供连接组件穿过的过孔,所述扭矩加载装置的输出轴与环境试验箱上的过孔相对应,所述连接组件可将扭矩加载装置的输出轴与待测电机的转轴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是,所述环境试验箱为步入式环境箱。
进一步的是,所述夹持工装包括电机安装座、定位组件和顶紧组件;所述电机安装座包括底板、以及在底板上间隔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上设有凹口,所述第二面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面板上的凹口内并可沿该凹口滑动的电机定位板和设置在第一面板上且定位端部位于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的定位螺杆,所述电机定位板上设有可供待测电机的转轴穿过的通孔;所述顶紧组件包括驱动螺杆、顶紧板、顶紧接头、顶紧螺杆和手轮,所述驱动螺杆螺纹连接在第二面板的安装孔上,所述顶紧板设置在驱动螺杆的一端上并位于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顶紧板与驱动螺杆螺纹连接并通过螺母锁紧,所述手轮设置在驱动螺杆的另一端上,所述顶紧接头设置在顶紧板上,所述顶紧螺杆与顶紧接头螺纹连接且顶紧螺杆的顶紧端部位于第一面板与顶紧接头之间。
进一步的是,所述扭矩加载装置包括台面、驱动部件和从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安装座、步进电机、梯形丝杠、梯形螺母、移动轴、弹簧和第一摩擦组件,所述安装座设置在台面上,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移动轴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移动轴内设有滑槽,所述梯形丝杠一端与步进电机的转轴相连、另一端伸入至移动轴内的滑槽中,所述梯形螺母可滑动地设置在移动轴内的滑槽中并与梯形丝杠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组件设置在移动轴远离步进电机的端部上,所述弹簧设置在移动轴内的滑槽中并位于梯形螺母与第一摩擦组件之间;所述从动部件包括轴承座、传动轴和第二摩擦盘,所述轴承座设置在台面上,所述传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轴承座内,所述第二摩擦盘设置在传动轴靠近第一摩擦组件的端部上并与第一摩擦组件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326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