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27694.0 | 申请日: | 2016-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49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程强强;陈年和;孙武;曹洪吉;赵志强;郭牡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5/66 | 分类号: | E02D5/66;E02D5/38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32220 | 代理人: | 耿岩 |
地址: | 2211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混凝土 保护 模板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保护模板,具体是一种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及施工方法,属于土木与建筑桩基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土木与建筑领域的施工正经历着由地面、地上工程朝着地下工程的发展,基坑深度越来越深、面积尺寸越来越大,基坑的安全直接关联着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甚至周边建筑与环境的安全,因此保证基坑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围护桩以及支撑桩在基坑工程中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传统的桩基工程施工时存在如下方面的缺陷:
(1)缩颈、塌孔等。传统的桩基施工因受泥浆性能、土质条件等条件的影响容易出现缩颈、塌孔等施工缺陷。
(2)桩基周边渗水,存在安全隐患。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要求将地下水位降至施工面以下至少0.5m,在施工过程中仍不可避免的遇到少量水,危及施工人员安全;人工挖孔桩衬砌施工质量不能保证时,存在塌孔的风险。
(4)施工成本高。人力成本不断提高导致施工成本不断提高。
(5)施工周期长。所有施工需现场进行,支护、开挖、浇筑养护、拆模,不利于施工工期的缩短。
因此,需要一种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及施工方法,采用预制装配化施工,不仅能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而且还要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及施工方法,可有效阻挡桩体外侧的土体、地下水、外部荷载等,安全性大大提高;采用工厂预制化施工,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大大缩短施工工期;克服了传统的桩基施工缩颈、塌孔等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包括横截面为圆环形的预制混凝土保护层和多个凹弧状混凝土突出块,所述多个凹弧状混凝土突出块沿预制混凝土保护层内圆周面对称间隔布置,并且与预制混凝土保护层一次预制成型,所述预制混凝土保护层的上圆环面上设置有多个与预制混凝土保护层的下圆环面相连通的通长孔,在多个凹弧状混凝土突出块形成的内圆周面处设置有钢筋笼。
优选的是,所述钢筋笼由多个间隔排列的主筋和缠绕在多个主筋上的螺旋箍筋组成。
优选的是,用于人工挖孔桩时,所述通长孔能够作为人工挖孔桩的通风送风口、注浆加固口。
优选的是,用于人工挖孔桩、预制桩、沉管灌注桩施工时,所述通长孔能够作为射水助沉口、注浆加固口以及桩体测斜观测口。
优选的是,所述预制混凝土保护层中的混凝土为防水混凝土。
一种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设计要求,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预制;
步骤二: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运输;
步骤三: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测放桩位;
步骤四:垂直度控制: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吊放;
步骤五: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下沉;
步骤六:土层挖孔作业采用抓铲配合人工逐层开挖,首先用抓铲抓土,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边缘配合人工用镐、锹挖土,遇坚硬土层用空压机风镐破碎,遇坚石则采用松动爆破施工,抓铲出土直接放至自卸式汽车,人工出土采用电动辊辘提运出孔外,由自卸式汽车进行外运至弃土场;
步骤七:模板底部施工至设计高度,吊放钢筋笼;
步骤八:浇筑混凝土,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侧壁预留孔注浆;
步骤九:养护成桩,桩基检测。
优选的是,所述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的内径与设计桩径相等。
优选的是,所述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内部挖土机械为抓铲,模板内部紧贴模板处采用人工挖土的方式,遇到预制模板难以下沉时采用借助预制模板预留孔射水下沉的方式施工。
优选的是,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侧壁预留孔留一个作为测斜孔使用,其余的进行注浆处理。
优选的是,根据标准化要求,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采用25~50mm厚C25及以上混凝土。
优选的是,桩开挖前,准确定位放样桩位,在桩位外设置吊装设备,安装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时保证用桩心点校正模板位置;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控制在20mm内;免拆预制混凝土桩保护模板顶面比场地至少高出100mm。
优选的是,防止浇筑的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孔口设置串筒至孔底,保证串筒底端出料口距离混凝土浇筑面不超过2m,孔内混凝土一次连续灌注,混凝土每上升50c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保证振动棒插入已振捣过的混凝土面下5~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276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编织弹性胎型封孔器
- 下一篇:变速箱润滑油冷却过滤结构